九
200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三分之一以上,国际贸易下降三分之二以上,失业人数达到。
万余人,引发严重政治危机。
最有影响力的国家:美国和德国。 各国为摆脱经济危机选择的道路:美国罗斯福新政,德日走法西斯道路。 罗斯福的新政 背景: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都在寻找出路。 目标:消除经济危机:3年
新政主要内容:①金融方面:政府大力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贷;(2)工业:贯彻工业复兴法,规划大型公共工程建设,拉动消费和生产;③农业:减少农业产出,补偿农民损失,振兴农业。 特点(手段):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引导(新地方) 新政的核心措施:产业调整。制定《工业复兴法》(国家工业复兴法,是新政的核心和基础),防止盲目竞争造成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控。 罗斯福新政评价:①成效显著,使美国得以渡过危机,经济复苏缓慢,人民生活得到改善。(2)是美国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引发了资产阶级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大规模干预。③进一步提高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里程碑。④因为危机的根源依然存在,无法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也无法帮助美国避免新的危机。 新政的本质: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进。 新政的局限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并未消除。 中考历史的复习知识点: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会议时间:2006年9月、6月。经营国家:法国克莱蒙梭、英国劳埃德·乔治和美国威尔逊。
会议目的:缔结和平条约以及如何分赃。 中心问题:战败后如何应对德国? 凡尔赛和约(与德国的和约)的内容: ①领土方面: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 ②政治方面:莱茵河东岸公里内不允许设防,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捷克独立;
③经济方面:德国还向协约国支付巨额战争赔款; ④军事方面:德国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 ⑤殖民地方面: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委任统治 (最能说明巴黎和会的性质是瓜分和称霸世界)。中国:和约无视中国人民的权益,规定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由日本继承。中国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和平解决原则:根据战后实力对比而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 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 会议的目的是协调远东和太平洋之间的关系(美国和日本之间的冲突加剧) 会议时间:一个
操纵2年的国家:美国
中心议题:海军军备的限制和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问题。 九国公约的内容: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但同时声明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将在中国实施。 《九国公约》的实质是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实际上是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中国重新变为列强的半殖民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列强建立起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最终确立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这是一个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隐藏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中考历史回顾:苏联的崛起 苏联成立了: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前四个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扩展到
一个共和国。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当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危机困境时苏联经济却迅速发展,在短时间内, 新增投产企业0余家,机械制造等重工业部门相继成立;200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从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斯大林模式: 形成一个标志:199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权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也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评价斯大林模式: 1)积极作用: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负面影响:①政治上,党政不分,苏联形同虚设,民主法制缺失,人格崇拜、家长制盛行;(2)经济上,拒绝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导致经济部门发展严重失衡,农业长期停滞。 总而言之,斯大林模式阻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