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南站七年级培训好多钱_渭南高端定制](https://www.cy722.com/upload/202011/700pic.jpg)
火车南站七年级培训好多钱
初三上的化学复习资料
上学期化学复习资料
一、材料的变化和特性
1.催化剂与催化(一变,二不变)
2.判断化学物理性质,化学物理变化。
物理性质一般包括:挥发性、吸附性、溶解性、延展性、颜色、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化学性质一般包括: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助燃性、腐蚀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3.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取代反应、(复分解反应)
4.燃烧、爆炸、慢氧化和自燃的联系与区别。
注:易燃易爆物质不仅指能燃烧或爆炸的物质,还包括能帮助其燃烧或爆炸的物质,如氯酸钾或高锰酸钾等易燃易爆物质。
5、质量守恒原理的应用,原因
(1)质量守恒是指“总质量”,是指已经参与反应的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或者是指反应前所有物质的总质量和反应后所有获得和剩余物质的总质量。
②质量守恒原理成立的原因:在微观层面上,原子的种类、数量和质量没有变化;宏观上,元素的种类没有变,某种元素的总质量没有变。
③对于分子来说,分子的类型一定会发生变化,但分子的数量不一定会发生变化。
1、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A.玻璃碎了,米饭变馊了。酒精蒸发,湿衣服变干。
C.汽油燃烧,轮胎爆炸d .菜刀生锈,牛奶变质。
2.如果化学反应的产物中既有单质又有化合物,则反应()
A.可能是化合反应b .不可能是分解反应c .一定是取代反应d .可能是分解反应。
3.“化学反应绿色化”要求原料中的所有原子都得到充分利用,并转移到所需的产品中。下列反应中,()符合“化学反应绿色化”的要求
A.分解反应b .取代反应c .氧化反应d .化合反应
4、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反应前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A.所有物质的质量总和b .元素的种类c .原子的总数d .分子的数量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将A.4g氢气和8g氧气混合,点燃,充分反应生成12g水。
B.3g碳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11g二氧化碳,参与反应的氧气质量为8g。
c煤燃烧后,煤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气体的质量。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氧化镁质量必须与镁带相当。
6.众所周知,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任何其他体积相同的物体都含有相同数量的分子。在上述条件下,测量到1体积A气体(化学式X4)和6体积的B气体(化学式Y2)完全反应产生4体积的C气体。C的化学式是()
A.X2Y B. XY3 C. X2Y6 D. XY2
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核外电子组态,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团概念。
①靠近核的低能核外电子的层状排列;第一层(K层)最多有2个电子,第二层(L层)最多有8个电子,最外层最多有8个电子;先填内层,再填外层;原子团可能在化学变化中改变。
②硝酸根离子NO3-;羟基离子OH-;碳酸根离子Co32-;硫酸根离子SO42-;锰离子MnO 42-;高锰酸根离子MnO 4-;磷酸根离子PO43-;铵离子NH4+
③注意原子结构图和离子结构图的区别:根据原子核内质子数判断元素类型;不管是离子还是原子,根据核外电子总数和核内质子数。
④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四种:氧(O)、硅(Si)、铝(Al)、铁(Fe);空气中最丰富的元素:氮(n);海洋中最丰富的元素:氧(O);太阳中最丰富的元素是:氢(H)
⑤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分类和化合价。
2.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的概念、区别和联系;原子的组成;相对原子(分子)质量
3.化合价,化学式
1.安非他明能强烈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对体育运动员来说是违禁药物。下列关于化学式为C9H13N的化合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它由碳、氢和N3元素组成。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H2O。
C.属于有机物d .分子中C、H、N原子数比为9: 13: 1
2.用凉开水养鱼是不可取的,主要原因是它几乎不含()。
A.氧元素b .水分子c .氧原子d .氧分子
3.下列化学符号中,()既代表单质,又代表原子和元素。
A.血红蛋白氧碳氯化钠直流电
4.我国成功研制出由相对原子质量为18、质子数为8的氧原子组成的双原子分子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个原子的原子核外不一定有8个电子。这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6
B.这种气体中氧的化合价不为零。d .这个原子和氢原子组成的水分子的相对质量是18
5.()包含在H2、H2O和H2SO4中。
A.2个氢原子B. 1个氢分子c .氢元素D. 2个氢元素
三。物质的分类和命名
1.混合物和纯物质的比较
纯混合物
①区分宏观成分: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②微观成分:由不同物质的颗粒组成;③无固定成分,无固定物理性质;④各物质保持原有性质①宏观成分:由同一种物质组成;②微观成分:有构成同一物质的粒子;③有固定的成分和固定的性质;④各成分不保持原有性质。
例子包括原盐、空气、合金、溶液、土壤和其他氧气、氯化钠、水等。
2.单质和化合物的比较
简单化合物
概念由相同元素组成的纯物质和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物质。
宏观成分:由相同的元素组成。
微观:分子由同一元素的原子组成;宏观:它们由不同的元素组成。
微观的:分子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
按化学性质分类: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的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
(1)联系是纯粹的,是固定的成分。
3.记忆:①某些物质的学名、俗名和化学式
俗名(或主要物质)化学式
氧化钙CaO碱式碳酸铜铜绿铜Cu2(OH)2CO3
碳酸钙CaCO3氢氧化钙熟石灰Ca(OH)2
煤气一氧化碳甲烷甲烷甲烷甲烷甲烷
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固体二氧化碳干冰二氧化碳
含水盐酸盐酸盐酸氧化铁铁锈氧化铁
汞汞碳酸钠碳酸钠碳酸钠
②金属的分类:黑色金属(铁、锰、铬)和有色金属。
1.如果一种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这种物质()
A.必须是单质b .必须是混合物c .必须是纯物质d .不能是化合物
2.根据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下列化学式(括号内)表述不正确的是()
氯化铝b .氧化镁c .硫酸铁d .氧化钠
3.一种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产生的气体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物质必须是()
A.简单碳b .含碳化合物c .含碳和氧的化合物d .含碳物质
4.根据下列要求,选择由H、O、C、S、C a五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相应物质,用化学式填空:
(1)汽水瓶打开时,大量气体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常用的试剂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3)眉山市石的主要成分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4) 50%氧氧化物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5)一种无臭、有毒的气体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气体
1.温度和压力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
①一般固体材料的强力压缩作用不大,可以忽略。但大多数固体的溶解度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的(如硝酸钾等。);随着温度的升高,少数固体的溶解度变化不大(如氯化钠等。);随着温度的升高,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降低(如氢氧化钙等。).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压力的升高而升高。
②常见的混合物分离方法主要有过滤和结晶。
用过滤法分离可溶物和不溶物的混合物,可溶物形成滤液,不溶物形成滤渣留在滤纸上;
结晶法用于分离受温度影响溶解度不同的可溶物质混合物,主要有冷却结晶法和蒸发结晶法。
结晶法用于提取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即陡升物质),如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蒸发法用于提取不受温度影响的物质(即缓慢上升的物质),如含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
2.解决方案的概念;溶质和溶剂的测定;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判断和换算方法;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①溶液的概念是七个字:均匀、稳定、混合。溶液不一定是液体,只要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就可以认为是溶液。
②一般简易判断法:固体和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和气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大的通常称为溶剂,量小的称为溶质。当溶液中有水时,不管有多少水,习惯上都把水当作溶剂。通常不指定溶剂,一般指水溶液。
同一溶液中可能有多种溶质。特别是在一次化学反应后,对溶液中溶质的判断容易出错。
③概念: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只是指在那个温度下,它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但也能溶解其他物质。彭山区在20℃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它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晶体,但也能溶解硝酸钾固体。
判断:判断是否为饱和溶液的唯一方法是在一定温度下不断加入该物质。如果不能继续溶解,则原溶液为饱和溶液。如果物质的质量减少,则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当溶液中有固体时,溶液在这个温度下一定是固体的饱和溶液。
换算: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换算;
实际上,改变溶解度一般就是改变温度,但温度是升高还是降低与特定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有关。
④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判断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2)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3)判断不同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
(4)确定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
(5)判断析出晶体的数量。
⑤溶液中的相关计算公式:
(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1.在25℃时,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当恢复到25℃时,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b .溶质质量减少;c .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d .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加。
2.在南瓜上挖一个大洞,往里面注入饱和硫酸钠溶液。一段时间后,倒出硫酸钠溶液。在相同温度下,发现倒入的溶液也能溶解少量硫酸钠,这说明()
A.倒出的溶液是饱和溶液b,倒出的溶液不是饱和溶液。
C.硫酸钠的溶解度增加d .硫酸钠的溶解度降低。
3.将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温度从60℃降低到20℃,而()没有变化
A.硝酸钾的溶解度b .溶液中溶质质量c .溶液中溶剂质量d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必须是浓缩液b .结晶析出后的溶液必须是饱和溶液。
C.饱和溶液冷却后,必然有晶体析出。任何均匀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5.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片回答以下问题:
(1)在t1℃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在T2℃时,物质A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3)从B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B物质的晶体,一般采用
(4)使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法,因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是指
(5)物质C的不饱和溶液在t1℃至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6)或者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的
(7)物质A含有少量的物质b,如果要提纯物质A, 我们可以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具体的实验步骤是:①加热溶解; 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洗净晾干。
6.取13.6克碳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得到147克10%的氯化钠溶液。计算:(1)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2)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3)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身边常见的材料知识。
首先,空气和氧气
1.空气污染及其防治,
①空气污染成分:粉尘和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②空气污染来源: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燃烧、工厂废气和机动车废气(主要是一氧化碳)。
③防治大气污染:改变燃烧方式,发展新能源,植树造林,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2.了解:空气的组成,氧气的性质和主要用途,氧气的工业生产方法。
①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舍勒和普里斯特利(制造了氧气),拉瓦锡(得到了空气的成分)。
②空气成分研究的反应: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
③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杂质0.03%。
注:空气中各种成分(如氮气和惰性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④氧的化学性质活泼,在高温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反应。主要体现在强氧化性和助燃性。
A.与金属反应
2Mg+O2点燃2MgO的现象(注意石棉网的使用):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3Fe+2O2点燃Fe3O4(注意瓶底留有少量沙子或水):火星遍地,形成黑色固体;
2Cu+2O2加热2CuO(注意不被点燃,不能燃烧):紫铜变成黑色固体。
2H2+O2点燃2H2O(淡蓝色火焰,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滴)
B.与非金属反应
C+O2点燃CO2,CO2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持续的红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从而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气体。
S+O2点燃SO2在空气中产生浅蓝色火焰,在氧气中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刺鼻气味气体。
4P+5O2点燃2P2O5,放出大量白烟。
C.与化合物反应
2CO+O2点燃2CO(蓝色火焰);CH4+2 O2点燃2H2O+CO2(亮蓝色火焰)
⑤氧气的主要用途:助燃和提供呼吸(气焊、气割、炼钢、液氧弹、呼吸等。)
⑥氧气的工业生产:液态空气的分离。空气中氮气的沸点比氧气低,所以氮气一开始从液态空气中蒸发,留下的是液态氧。
3.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备
①原料:过氧化氢(KClO3,白色)和二氧化锰(MnO2,黑色),或高锰酸钾(KMnO4,紫色固体)
②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
③反应原理:2h2o 2 MnO 22h2o+O2 =;用2KMnO4加热K2MnO4+MnO2+ O2↑
④发电机:省略
⑤收集方法:向上空气排放法(氧气的密度高于空气的密度);排水集气法(氧气不溶于水)
⑥反应步骤:仅举例说明高锰酸钾制备氧气。
A.根据需要安装反应仪器;
B.检查反应装置的气密性;
C.装载反应物质。注意反应物质是粉末状的,要用药勺或纸槽;
d、先预热,然后在固体下固定加热;
E.如果采用排水法收集,当气泡从导管中均匀喷出时,气体就被收集;
F.用引流法收集时,应在反应结束时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
(否则,水会回流到试管中,可能会使试管破裂)
G.反应仪器冷却后,拆卸并清洗。
⑦注意事项:
A.如果反应产物是高锰酸钾,需要在发生器内的导管口塞少量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
B.试管要稍微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液倒流,打破试管底部),导管要稍微深入试管;
如果空气向上排出,应使用毛玻璃,管口应尽量伸入气瓶底部。
二。水和氢
1.水的分布,水污染的原因和防治,水与人类的关系。
①水的分布:地球表面积的3/4被水、河流、湖泊、海洋、动植物所覆盖。
②造成水污染的主要途径:a .工业生产中“三废”(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
B.随意排放生活污水;
C.农业农药化肥流入河流或随雨水渗入地下等。
防治水污染的主要措施:a .工业“三废”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B.加强水质检测,节约用水,增强居民环保意识;
C.农业中农药和化肥的合理使用等。
③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a .工业:发电、冷却、化工原料、溶解某些物质;
B.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C.动植物:体液的循环,生命存在的先决条件
2.了解:水的组成,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氢气的工业制备方法,
①水的成分:a .实验:2H2O通电2H2↑+O2↑。
B.电极:阴极和阳极
C.体积:2: 1
D.检查:阴极:点燃,盖上干燥冰冷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阳极:用带火星的木条重燃。
E.结论:水由氢和氧组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水是由大量水分子构成的。
②物理性质:水在正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冰点为0℃,沸点为100℃,4℃时密度为1.0g/cm3。
③水的化学性质:a .与某些氧化物反应:H2O+CaO Ca(OH)2(不溶性碱除外)
b、分解反应:2H2O通电2H2↑+O2↑。
④氢气的工业生产方法:最理想的方法是转换太阳能、潮汐能等。转化为电能来电解水。
3.掌握:氢的物理化学性质、用途和实验室方法。
①氢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氢气无色无味,不溶于水,是密度最低的气体(用作气球)。
②氢的化学性质:氢在常温下是稳定的,但在点火或加热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A.可燃性:2H2+O2点燃2H2O(纯氢,安静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如果不纯的氢气被点燃,它可能会爆炸。氢气的爆炸极限为4%~74.2%(体积分数)。因此,在点燃氢气之前,检查氢气的纯度很重要(注意检查纯度的操作)。
B.还原性:CuO+H2 δ H2O+Cu(黑色氧化铜中逐渐产生红色物质,喷嘴处产生液滴)
设备中的注意事项:
A.氧化铜粉平放在试管底部。b .引入氢气的导管应深入试管底部,并置于氧化铜上方。
C.导管口没有试管塞,试管口略向下倾斜。d .反应前通入氢气,然后加热氧化铜(尽可能排出试管内的空气,防止爆炸)。e .反应结束后,停止加热,然后通入氢气(冷却,防止再次生成氧化铜)。
C.用途:氢能(来源广,放热量大,无环境污染;但在制备、储存和运输的安全性方面仍存在问题)。
熔炼金属和燃料(氢氧火焰)
③氢气的实验室制备:
A.反应原料:一些金属(铁、镁、锌等。)和稀硫酸(或盐酸)
B.反应条件:在室温下,金属与酸接触,立即释放出氢气。
C.反应原理:Zn+h2so 4 znso 4+H2↑;锌+2盐酸氯化锌+ H2↑
Fe+h2so 4 Fe SO4+H2↑;Fe + 2HCl FeCl2 + H2↑
Mg + H2SO4硫酸镁+H2↑;镁+2盐酸氯化镁+ H2↑
2Al+3 h2so 4 Al2(SO4)3+3 H2↑;2Al +6HCl 2AlCl3 + 3 H2↑
D.发生器:大试管、双孔塞、长颈漏斗、橡胶管、弹簧夹、铁架(带铁夹)、导管。
E.收集方式:向下排气法(氢气密度小于空气);排水集气法(氢气不溶于水)
f、反应步骤:I、按要求安装反应仪器;二。检查反应装置的气密性;三。首先装入固体药物,然后将液体注入长颈漏斗中;Ⅳ.打开弹簧夹,反应开始;ⅴ.收集少量氢气进行纯度检查;ⅵ.用排水收集法收集氢气;ⅶ.合上弹簧夹,反应结束。
G.注意事项:
ⅰ.长颈漏斗的下端应延伸到液面以下,以防止气体从漏斗下端逸出;
二。导管应稍微伸入大试管内,试管应垂直放置;
三。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将弹簧夹关紧,在长颈漏斗中注入一定量的蒸馏水,观察液面。如果液位没有持续下降,则气密性良好;
Ⅳ.用向下排气法收集时,导管应伸入气瓶底部。收集完后,都要用磨砂玻璃片盖好,倒扣在实验台上;
①气体一般经过无水硫酸铜固体(白色),固体变成蓝色(胆矾)后,确认原始气体中有水蒸气;
②气体一般用浓硫酸干燥(有吸水性);
三。金属、合金、矿石和燃料
1.金属(主要是铁)
铁的物理性质:柔软,银白色,良好的传热和导电性能,可被磁铁吸引。
铁的化学性质:1)它与氧反应
缓慢氧化:氧化铁
严重氧化:四氧化三铁
2)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相应的亚铁化合物和氢气。
现象:溶液颜色由无色逐渐变为淡绿色,有气体产生。
3)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现象: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变为淡绿色,铁表面析出红色物质。
注:第2点和第3点中溶液的增重和失重。
铁的腐蚀与防护:1)主要与空气中的氧和水反应。
2)保护原理是隔绝氧气或水。
3)方法A保持表面清洁干燥,B刷油漆或油,C涂保护性金属(锌)或搪瓷D在表面形成致密氧化物E制成不锈钢。
金属的回收
2.合金的概念,合金的性质,常用合金的性质和用途。
3.常见金属矿物(主要成分),眉山市石和石灰石
石灰石的特性
物理性质:白色,坚硬,不溶于水。
化学性质:CaCO3高温Cao+CO2 Cao+H2O Ca (OH) 2
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H2O
化石燃料:煤(工业谷物)、石油(工业血液)、天然气。
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氢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石油分馏的物理变化
煤炭化的化学变化
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污染:空气污染、热污染、温室效应等。
有一样东西我想大家一定很熟悉,那就是大家经常接触到的面粉,大家一定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但我小时候像个小傻瓜,甚至让面粉有了另一种功能。现在我想嘲笑它。当时我有点黑。有一次我在看电视,一则广告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一个促销化妆品的广告。上面说涂那个粉可以美白,我还以为像什么。这是什么?啊!我知道,我看到我来到面桶边,抓了一把在脸上擦,直到我妈回来。我妈看着我的动作问我在做什么,我的回答是“我在美白自己!”我妈听后又笑了,急忙带我去洗脸,告诉我没用,我就放弃了自己美白的想法。
蓬溪县初升高集训贵不贵
父母努力寻找好的亲子话题。
大部分家长和学生都有这样一种心理:上了初中之后,学习比什么都重要。家长不要只关心孩子每天的作业和学习,这样只会增加孩子的压力。新学期开始,饭桌上的话题不妨集中在班层面的其他人和事。其他同学有什么特点,有没有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有没有参加过一些有趣的活动等等。初中毕竟大一还是有小学的纯真。有趣的话题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减轻压力,还可以培养孩子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