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高考对知识本身的考察难度与以往相比有所下降,反而更注重考察对知识理解与应用的能力。艺术类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强的特点决定了他们适应新高考,快速提分的潜力也非常大。只要方法得当、目标明确。再经过专业老师的指点,艺术类考前突击一定会起到较好的效果。高考需要考数学、语文、英语、文综(或理综),想在这么少的时间里,把六门课都学好对于艺术生来说是很难做到的。考生要学会取舍,合理安排复习时间,较好的科目安排更多一点时间复习,在短时间内用偏科的复习方法,让强项科目得高分。文化课的学习应该夯实基础,一切由强化旧知识、巩固旧知识开始,然后再做好新知识的掌握。
根据近些年美术专业的不断发展,大学美术专业总体有五大类:
美术学类(也称为纯艺术类)、设计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艺术学理论类、带有艺术属性的非艺术类专业。 这五大类包含美术能设计的各个方面,雕塑、设计、动漫制作以及一些艺术比重不是特别大的艺术教育、服装设计以及风景园林等等的专业性不那么强的专业。美术本就是一个学科性很强的专业,覆盖的行业之广,不仅为日后就业提供了方向,同时对于自我的专业技能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一些常见的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广告设计与制作、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产品艺术设计等专业。
艺考生文化课如何从落后生冲到尖子生
由“中等学生”向“优等学生”转变
成绩中等的学生整体上学习态度比较好,有些学生特别努力,可成绩却没什么提高,这是最让人心痛的。中等学生普遍能按老师的要求来学习,有些还加班加点,甚至将吃饭睡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一个学生成绩优秀的一个基础,但并非全部。
其实这部分学生之所以成绩平平或不稳定,恰恰是因为其太拼时间的缘故,而忘记了拼时间的目的是提高学习成绩,而非单纯的花够多的时间在学习上。如果上课听不懂或精力不济少听了10分钟,那这10分钟的精华可能要在课外花1小时或更多时间才能弥补,这样就形成了没时间休息,上课没精神听课,需要课外花更多时间补的怪圈。这部分学生,首要的是有合适的学习方法和好的学习习惯,保证听课效果,保证基础知识的掌握,这样才可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艺考生文化课复习:抓主干知识抓常考点
大多艺术生认为专业课是重中之重,认为过了专业课,文化课复习才有意义。但是,有很多专业非常好的同学,恰恰是因为文化课落榜。究其原因,一是没有养成思维的即时转换习惯,即很多学生在仅剩的考前两三个月时间内,无法实现从专业领域的左半脑应用,及时转化为文化课学习的右半脑应用。二是文化课底子薄,对文化课的学习有畏难心理,容易产生躲避情绪。三是在关键的第一、第二轮复习期间,也恰是艺体考生的专业课训练考试时间,因为没有合适的文化课复习模式,有意无意间,放松甚至放弃了文化课复习。那么,怎样才算适应艺体生文化学习习惯,满足时空跨越特性,让艺体生爱听,听得懂,考得好的文化课复习策略呢?
倘若就我们的学习喻作航船,勤奋则是轮船的马达;正确的学习方法便是轮船的方向盘与航线、让我们驾上这艘希冀之船在知识的海洋中园游,让船儿载着我们驶向美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