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人称之为第二生活,足见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阅读,应当成为一种终身坚持的习惯,越早养成这样的的习惯收益越多。对于中学生来说,大量阅读的好处不仅仅是为了写出一篇好文章来,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阅读中丰富知识、吸收信息,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与此同时,学生也会潜移默化的积累语言。提高作文能力不是短期行为,它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既然读书那么重要,那么,你用对读书方法了吗?在此,我们总结了十五种读书技巧供同学们参考。
1.摘读。这种读书方法的重点在于有目的地一边阅读,一边摘录自己所需要的有关内容。或字词句篇,或语法修辞,或知识哲理,分门别类摘录在自己本子上。摘毕要写上什么时候、摘于什么书刊、作者是谁。这种方法有利于加强语言的积累,提高对文章的领悟能力及驾驭文字的能力。
2.查读。它的重点在于利用工具书查明阅读中碰到的字词的音、形、义,并结合课文的上下文做基本掌握。它是小学生最基本的一种读书方法。
3.划读。它的重点在于阅读中边读边准确地划出有关内容,便于理解应用和查考。它的目的在于有重点地掌握阅读中所需要重视的内容,便于攻克难点,解除疑点,培养学生按要求找划内容的阅读能力。
4.询读。它的重点在于阅读中发现疑问,做出标记或摘录下来,通过询问别人解决问题。它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树立“能者为师”,“不耻下问”的治学观点,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虚心好学的精神。
5.理读。它的目的和重点在于在通过阅读理清文章的思路。它要求学生反复琢磨课文的全部标题(包括课题),分析标题之间的关系,钻研课文的结构、层次、划分段落,列出提纲,理解文章主题思想和中心线索,掌握文章思路,有规律地加以思想分析和结构分析。
6.议读。它的目的和重点在于通过议论,发展学生的思维,解决阅读中的疑难所在。它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抓住关键疑难,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找出依据,然后与同学、老师共同议论(包括评论、争论),各抒己见,进行探讨。
7.疑读,“学贵有疑”。它的目的和重点在于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思考的习惯。它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善于质疑问难,边读边想,发现疑问,然后带着疑问去查读、询读,去解决问题。
8.避读。它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对经过努力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无重要意义的内容以及自己了解的内容,避而不读。它能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具有避轻就重地选择能力。
9.演读。要求学生对寓言,童话等阅读内容边读边表演。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阅读材料,和作者想在一起,接受熏陶感染,培养学生阅读的动作反应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⑴层次串连法: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与段落,可将其分成几个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背、记,最后依次把各部分串连起来。如背诵《春》这篇课文:可先背熟春草图;再背熟春花图;接着把春风图背熟;再背熟春雨图;最后背熟迎春图。然后再把这几幅图画串连起来,一气呵成。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第三、第四段,亦可抓住其内容层次:先历数艰难情状;次说艰难能造就人的原因;最后作结。然后再把三个层次串连成诵。⑵词语串连法:如背《回忆我的母亲》后面两段,我们可以找出关联词语:母亲现在…我将……母亲是……只是……但是,正是……报答……尽忠……使……这是……一定……愿……。根据关联词语,串连成诵。
抓基础,讲落实:众多中考名师反复强调,中考命题的目的是选拔能力比较强而不是仅会死记硬背的学生,因此在复习双基时,我们建议可以利用目录进行回忆,当全部回忆完某部分后就进行归纳总结。每一部分都按此方法复习完后,重点要搞清楚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使基础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这样就会加强知识点的落实。基本能力可以通过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加以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就加强了基础知识的理解,因此,定时、定量的模拟练习是提高能力的关键。
初三物理集训班学习要素。
要重视复习和预习。做到上课前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所了解。这样在听课时,能将注意力很快集中到最重要、最关键的知识点上,提高听课效率,丰富感性认识,从而验证自己预习时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也为自己在课外少留疑难问题,以便有更多的时间供自己支配。
要重视观察和实验,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特别是来源于观察和实验。观察是收集材料,积累数据获得感性认识和认识客观规律的一条重要途径。要认真观察物理现象,分析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要认真做好物理学生实验,学会使用仪器和处理数据,了解用实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同时,观察要有目的性,在观察时要明确观察对象、条件、要求及观察的计划和步骤。
要重在理解。学好物理,应该对所学的知识有确切的理解,弄清其中的道理。物理知识是在分析物理现象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概括得来的,或者是经过推理得来的。获得知识,要有—个科学思维的过程。不重视这个过程,头脑里只剩下—些干巴巴的公式和条文,就不能真正理解知识,思维也得不到训练。要重在理解,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
要学以致用。学到的知识,要善于运用到实际中去。不注意知识的运用,你得到的知识还是死的,不丰满的,而且不能在运用中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要在不断的运用中,扩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学会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纵横联系。随着高考模式的改革,对同学们学习物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不能仅仅局限于掌握本学科知识,而且还要利用本学科的知识,去分析处理其它学科中与本学科有关联的问题。
要重视练习。做练习是学习物理知训的一个环节,是运用知识的一个方面。每做—题,务求真正弄懂,务求有所收获。我国物理学家严济慈先生曾说:“做习题可以加深理解,融会贯通,锻炼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道习题做不出来,说明你还没有真懂;即使所有的习题都做出来了,也不一定说明你全懂了,因为你做习题时有时只是在凑公式而已。如果知道自己懂在什么地方,不懂又在什么地方,还能设法去弄懂它,到了这种地步,习题就可以少做。”所以说,做习题时要做到质与量的有机统一,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少做无用功。建议大家准备一个专门的笔记本,用于收集、整理平常练习及考试中出错的问题,让自己在这些地方不在犯第二次同样的错误。
初三地理学习方法:利用学生自制的“学具”进行复习
比如,要复习经、纬线,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地球上的五带等,用学生动手制作的“地球仪”〖要求在“地球仪”上画上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20°W与160°E经线,并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北极圈以内,南极圈以内涂上不同的颜色〗。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就体会到经、纬线的性质〖形状、大小、指示 的方向的不同〗,五带的分布,半球的划分等知识,教师只要稍稍提示一下,学生便可以马上接受。又比如:复习中国地理的省级行政单位、主要高原、平原、盆 地、山脉时,让学生自制中国政区版图,并制作主要高原、平原、盆地、山脉的名称的小小文字卡片〖要求在这些文字卡片上着上其相应海拔高度的颜色作为底 色〗。复习过程如下:先让学生把打散的各省区拼成完整的中国政区版图,可以分小组进行〖一般2~4人为宜〗,也可以用竞赛的方式进行,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待拼完后,用自已制好的高原、平原、盆地、山脉的小卡片,一人任意拿一张卡片,一个人回答问题——包括文字卡片上的地理名称的特点、所在的大致位置、有什 么河流流过、位于中国的哪一个阶梯上,目前的地理环境如何等等,另一个人则把卡片放在中国地图的相应位置上〖填图〗。如果时间有剩余,还可以调换以上这几 个人的角色,从头来一遍。这种复习方法形象、直观,学生易接受,通过自己的主动参与,更能够进一步体会到复习内容的精髓。
倘若就我们的学习喻作航船,勤奋则是轮船的马达;正确的学习方法便是轮船的方向盘与航线、让我们驾上这艘希冀之船在知识的海洋中园游,让船儿载着我们驶向美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