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就废!尤其是对孩子的学习来说,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是保证取得一个好成绩的前提!让孩子掌握高效的学习方式,对于孩子未来的学习将起到重要的作用,现在就为大家带来交大戴氏教育初三辅导补课机构,还是那句老话,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多种多样,但是都需要我们付诸于真实的行动才会有所收获。我们有专业的辅导课程,选课前有专业的客服为你解答,安全选课
本节课主要介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步骤,其重点和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本节课完成了化学用语的教学,使学生学会利用化学式来表示物质之间的化学变化,并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打下了基础。而且化学方程式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的教材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会用化学方程式正确表达一般的化学反应过程和方法目标: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发现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和运用规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的教学,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克服书写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断培养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过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式等化学用语,初步掌握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和化学式的书写及含义。学生已经具备的先备知识,后继的学习要以此为基础,注意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可以进行预测。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根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启发的原则,以反馈启发教学为主,兼顾问题讨论法和创设情景法。本节课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为了使学生在练习中感悟新知识,本课创设了剑桥之旅、幸运步步高等多种情景,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让他们自己去观察、讨论、分析,培养其自主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本节课以组内合作、分组竞赛的方式展开教学,这样做的目的是创设学生参与机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四、教学资源与教学媒体分析按照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人类获取的信息80%是依靠视觉,比起教师单纯教授的呈现方式可以对学生形成视觉的冲击。因此,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ppt课件、卡片组合拼图及板书相结合的形式,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上述各方面的考虑和分析,我对本节课按照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设置了3个学习任务,每个任务引出并解决一个矛盾。将六个完整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跌宕起伏中逐步前行,体验科学探究的艰难和乐趣。五、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景,引出课题:〔教师活动〕:通过多媒体展示FLASH动画剑桥之旅〔学生活动〕:观看屏幕〔教师提问〕:他是如何开车顺利到达目的地剑桥大学的呢?〔学生回答〕:路标、站牌等。故得出路标、站牌这些都是国际通用的交通语言。〔教师提问〕:在我们变化无穷的化学世界里,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不同的国家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是否也有一种国际通用的表达方式呢?〔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不同的表示方法:〔学生活动〕:对上述五种表达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化学方程式表达的优越性(简单方便,且国际通用),体会化学方程式书写的重要性,从而引出课题。2.师生互动,探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步骤:〔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学生活动〕:回顾化学方程式所提供的信息〔教师活动〕:对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得出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两方面的信息:A.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的条件及生成物的状态(质的信息)B.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量的信息)过渡:复习了化学方程式质和量两方面的信息,让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学生探究任务一〕:根据信息尝试组合化学方程式〔学生探究任务二〕:如何配平化学方程式?〔学生探究任务三〕:如何标注生成物的状态?3.概括总结,促进知识迁移:〔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进行总结,然后展示课件:①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遵守客观事实)②配平,将短线改为等号(遵守质量守恒定律)③注明反应的条件、生成物的状态(遵守客观事实)4.知识应用,获得信息反馈:第二轮:小试牛刀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加热红色的氧化汞粉末②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③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得到铜和硫酸亚铁溶液5.思评价,巩固学习成果:〔多媒体展示〕:①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②在探究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和不足?〔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同学交流彼此的体会。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