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就废!尤其是对孩子的学习来说,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是保证取得一个好成绩的前提!让孩子掌握高效的学习方式,对于孩子未来的学习将起到重要的作用,现在就为大家带来万家湾附近高考辅导培训学校怎么样,天道酬勤”――只要勤奋,就没有过不去的坎,但“勤”乃是有轻重缓急,有技巧的勤,并非一味的打时间战。“为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注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知识存在于书本中的每一个角落,吃透书本,才能有效的学习到知识
(二九)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开宝中拜参知政事。时赵普在中书,尝曰:吾观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之器也。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意以属端.端为相持重,识大体,以清简为务。虑与寇准同列,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曰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太宗从之。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①。一日,内出手札戒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初,李继迁②扰西鄙,保安军奏获其母。至是,太宗欲诛之,以寇准居枢密副使,独召与谋。准退,过相幕,端疑谋大事,曰:边鄙常事,端不必与知,若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准遂告其故。端曰:何以处之?准曰:欲斩于保安军北门外,以戒凶逆。端曰:必若此,非计之得也。愿少缓之,端将复奏。入曰:昔项羽得太公,欲烹之。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夫举大事不顺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曰杀之,明曰继迁可擒乎?若其不然,徒结怨仇,愈坚其叛心尔。太宗曰:然可何如?端曰: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以系其心,而母死生之命在我矣。太宗抚髀称善,曰:微卿,几误我事。即用其策。其母后病死延州,继迁寻亦死,继迁子竞纳款请命,端之力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
[注]①建明:即建白,陈述意见或有所倡议。②李继迁(963~1003):北宋时党项族人,西夏国的建立者,与北宋时战时和。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亦不形于言形:表现。B.虑与寇准同列同列:同在朝班,同事。
C.端愈谦让不自当当:承当。D.端疑谋大事疑:怀疑。
(二九)1.D(疑是猜测之意)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与字相同,两个其字也相同B.两个与字不同,两个其字相同
C.两个与字相同,两个其字不相同D.两个与字不同,两个其字粤不同
2.B(与:和/参与;其:他的)
73
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3.B(夫是发语词)
A.意以属端已经属意于吕端
B.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大丈夫办事不顾及他的亲人
C.愈坚其叛心尔更加坚定他的叛逆之心而已
D.微卿,几误我事要不是爱卿,几乎误了我的大事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吕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的一组是()4.C
①端为相持重,识大体,以清简为务
②虑与寇准同列,先居相位,恐准不平
③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
④若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也
⑤继迁子竟纳款请命,端之力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5.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5.D
A.吕端有宰相的气度,因而受到赵普的称赞,更得到太宗的赏识,但也有人认为吕端办事糊涂,在解决了这个问题后,太宗决意任命他为宰相。
B.吕端很注意团结其他人士,他首先担任宰相,怕引起寇准不平,他反复考虑,便请寇准参与国家大事,同升政事堂,化解了这个矛盾。
C.同僚们在应对太宗时,常常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倡议,但这些见解和倡议都较为一般,只有吕端见解高明,很少有人企及。
D.吕端知道太宗要处死李继迁之母后,以项羽、刘邦的典故为例,说明杀死李母并不能缓和局势,他建议妥善安置李母。果然取得较好的效果。
6.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砭: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以此可知泰国之政也。
(1)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治疗它不一定成功,那将会使耳朵听不见,眼睛看不见。
(2)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以此可知秦国之政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您和了解这件事的人商量这件事,却又和不了解这件事的人败坏这件事,从这里就可以了解秦国的国政啊。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辛卯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
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蒙恬任外将,蒙毅常居中参谋义,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赵高有罪,始皇使蒙毅治之;毅当高法应死。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复其官。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乃见丞相斯曰:君侯材能、谋虑、功高、无怨、长子信之,此五者皆孰与蒙恬?斯曰:不及也。高曰:然则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乡里,明矣!胡亥慈仁笃厚,可以为嗣,愿君亨计而定之!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扶苏,数以不能辟地立功,士卒多耗,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日夜怨望不得罢归为太子;将军恬不矫正,知其谋;皆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
扶苏发书,泣,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以属吏,系诸阳周;会蒙毅为始皇出祷山川,还至。乃系诸代。
二世欲诛蒙恬兄弟,子婴谏曰:赵王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卒皆亡国。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陛下一旦弃去之。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使斗士之意离去也!二世弗听,遂杀蒙毅及内史恬。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集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二十余万,身虽困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帝也!乃吞药自杀。
扬子①《法言》曰:或问蒙恬忠而被诛,忠奚可为也?曰:堑山、堙谷,起临洮,击辽水②,力不足而尸有余,忠不足相也。
臣光③曰:始皇方毒天下而蒙恬为之使,恬不仁可知矣。然恬明于为人臣之义,虽无罪见诛,能守死不贰,斯亦足称也。
(《资治通鉴》)
[注]①扬子,即扬雄。②此句指修长城。③光,即司马光。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说胡亥劝说。B.毅当高法应死应当。
C.乃系诸代拘禁。D.其势足以倍畔通背叛。
(三○)1.B(当,判处)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最相近的一项是()
A.愿君审计而定之B.反数上书,直言诽谤
74
C.是内使群臣不相信D.将军恬不矫正
2.D(A.审计,周密谋划;B.诽谤,指责过失;C.相信,相互信任)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解说正确的一组是()
①数以不能辟地立功
②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帝也
③诸将相莫敢与之争
④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3.c(以:介词/连词,相当于而。之:代词/助词;用在主谓之间)
4.表明赵高、李斯合谋陷害蒙氏兄弟的直接原因的一项是()4.C
①诸将相莫敢与之争②毅当高法应死③将军恬不矫正,知其谋④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⑤其势足以倍畔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④⑤
5.对扬雄、司马光关于蒙恬的评价,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扬雄认为,蒙恬之忠,不足以辅佐君王,是无用之忠;司马光认为,蒙恬之仁是为始皇所驱使,行的是不仁之事,不可谓仁。
B.扬雄与司马光对蒙恬修筑长城,暴敛伤民、荼毒百姓的批评是一致的。
C.扬雄与司马光对蒙恬是否明人臣之义的评价是不一致的。
D.扬雄与司马光评价蒙恬的着眼点不同;扬雄论忠,司马光论仁义,因而结论也完全不同。
5.D(结论之中有相同之处)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你最终不能怀揣通侯的印信返回故里,那就很明显了。
(2)日夜怨望不得罢归为太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日夜夜抱怨,不能获准免去外职回来做太子。
(三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丙戌冬,从下灵武,诸将争取子女金帛,楚材独收遗书及大黄药材。既而士卒病疫,得大黄辄愈。帝自经营西土,未暇定制。州郡长吏,生杀任情,至孥人妻女,取货财,兼土田。燕蓟留后长官石抹咸得卜尤贪暴,杀人盈市。楚材闻之泣下,即入奏,请禁州郡,非奉玺书,不得擅征发,囚当大辟者必待报,违者罪死,于是贪暴之风稍戢。燕多剧贼,未夕,辄曳牛车指富家,取其财物,不与则杀之。时睿宗以皇子监国,事闻,遣中使偕楚材往穷活之。楚材询察得其姓名,皆留后亲属及势家子,尽捕下狱。其家赂中使,将缓之。楚材示以祸福,中使惧,从其言,狱具,戮十六人于市,燕民始安。
楚材奏:凡州郡宜令长吏专理民事,万户总军政,凡所掌课税,权贵不得侵之。又举镇海、粘合,均与之同事。权贵不能平:咸得卜以旧怨,尤疾之,诜于宗王曰:耶律中书令率用亲旧,必有二心,宜奏杀之。宗王遣使攀闻,帝察其诬,责使者,罢遣之。属有讼成得卜不法者,帝命楚材鞫之。奏曰:此人倨傲,故易招谤。今将有事南方,他曰治之未晚也。帝私谓侍臣曰:楚材不较私仇,真宽厚长者,汝曹当效之。
时侍臣脱欢奏简天下室女,诏下,楚材尼之不行,帝怒。楚材进曰:向择美女二十有八人,足备使令。今复选拔,臣恐扰民,欲覆奏耳。帝良久曰:可罢之。
(节选自《元史耶律楚材传》)
[注]石抹成得卜、镇海、粘合、脱欢,均为人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贪暴之风稍戢戢:收敛。
B.时侍臣脱欢奏简天下室女简:挑选。
C.楚材尼之不行,帝怒行:执行。
D.今复选拔,臣恐扰民,欲覆奏耳覆:遮盖。
(三一)1.D(覆:回复)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诸将争取子女金帛B.楚材独收遗书及大黄药材
C.今复选拔,臣恐扰民D.又举镇海、粘合,均与之同事
2.c(A.古为争抢掠夺,今为力求获得或实现;B.文中为散失的书籍,今为死者生前留下的书信;D.文中为共同工作,现为在同一个单位工作的人;C.古今皆为挑选)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A(B.前表对象,向,后表趋向,到;C.前是介词,把,后是连词,来;D.前是代词,后表反诘,副词;A.都是连词,表承接,就)
75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耶律楚材秉公办事的一组是()
①既而士卒病疫,得大黄辄愈
②遣中使偕楚材往穷治之
③楚材示以祸福,中使惧,从其言
④向择美女二十有八人,足备使令
⑤此人倨傲,故易招谤
⑥诏下,楚材尼之不行
A.①④⑥B.④⑤⑥C.②③④D.①②⑤
4.B(①说明有远见,爱士卒;②受派遣;③陈述理由与秉公办事无关)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时社会法制极不健全,耶律楚材十分重视法制建设,积极提出建议,并被采纳,促进了社会稳定。
B.耶律楚材先是奏请皇帝发布禁令,后又严明执法,不徇私情,得罪了成得卜,因而受到成得卜诬告,幸亏皇帝明察是非,才没有遭难。
C.成得卜曾诬陷耶律楚材,皇帝要处罚他。但耶律楚材宽厚待人,不计私怨,请求皇帝在办完南方的事情以后,再进行处罚。
D.耶律楚材除暴安良,为士兵积药祛病,并为百姓生活安定而公然抗旨,直言进谏。
5.c(有事是打仗的委婉说法)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睿宗以皇子监国,事闻,遣中使偕楚材往穷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当时睿宗正以皇太子的身份亲理国政,听到了这些情况,就派遣中使和楚材一起去彻底查办此事。
(2)权贵不能平,成得卜以旧怨,尤疾之,谮于宗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权贵不服气,咸得卜因为与楚材有旧仇怨,尤其嫉恨他,于是向宗王进谗言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