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大学的选择向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可供考虑的维度太多。分数高有分数高的烦恼,分数低也有分数低的烦恼。 今天简单讲讲三种不同类型的考生应该怎样选大学。 01 尖子生的选择:名牌大学怎么选 成绩好的同学在选择学校时,肯定会优先选择“双一流”院校。“双一流",全称“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 该计划于2017年由教育部正式发布,分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其中,有42所国内大学入选了“一流大学”, 而465个“一流学科”则分布在国内95所高校之中。 “一流大学”名单,基本涵盖了原来“985工程"的39所大学,外加云南大学、新疆大学和郑州大学。 “一流学科”因为分布在不同的院校之中,有的院校有“一流学科”,但却没有入选“一流大学”,这就使得“一流学科”的入选院校在学校整体实力上差距较大。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气象学专业在业界久负盛名,办学历史悠久且实力不俗,但该校其他学科的实力和国内的顶尖大学相比,则有不小的差距。 所以,简言之,“双一流”的正确用法是:选学校看“一流大学”即可;细化到具体专业,“一流学科”可供参考。 “双一流"大学填报注意事项。 A.一流大学是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或非一流学科 一流大学的评价标准,是从学校总体实力考量。被评为一流大学的院校,国家将重点建设。而一流学科的主动权,更多在学校方面,这就使得一些学校将其需要重点建设的专业冠以一流学科的名头。 复旦大学的一流学科——机械及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并非其王牌或优势专业,暨南大学最好的学科是应用经济学,但它的一流学科仅有药学。 B.双一流名单包含以往的优质大学和优质学科 “双一流”建设是“985"和“211"高校的合并和增强版,含金量高。但也要注意到,有一些学校的部分学科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却无缘“双一流"名单。例如,有着法学界“黄埔军校”之称的西南政法大学,就没有进入该名单。所以,在报考时,同学们还得学会“大浪淘金"。 C.“双一流"名单的局限性 “双一流"名单中的一流学科分“带自定标签" 和“不带自定标签"两种。根据教育部门的权威解释,不带自定标签的是由双一流专家委员会评审选出来的,而带自定标签的则是所在院校自行推荐设置的。如入选了双一流大学的重庆大学,其三个流学科都是自定标签,而有些学校不是双一流的院校, 其流学科却是不带自定标签的。 同时,教育部也宣布,“双一流"名单并非终身制,五年进行一次评选, 对建设不力、发展不快或者成效甚微的予以淘汰,这显然是一种积极的动态机制。 02 多数人的选择:普通本科院校怎么选 普通本科院校,曾经也被称为"二本院校,指的是各省本科第二批次线上招生的学校。 但要注意的是:一是各省份正在陆续取消不同本科批次线的差别,所有本科院校以后将会在同批次线上招生。二是要理清一个概念,并非在“一本线" 上招生的就是名牌大学、重点大学,因为不同学校在不同省份,可能会有不同的招生批次“待遇"。 在这些普通本科院校中,既有拥有定历史年份的老牌学校,也有成立不久或刚从专科升格而来的“新本科”院校。其中,既有过去曾隶属于国家部委的学校,也有属于省政府主管的省属院校和属于地市主管的市属院校;既有地处北上广一线城市的“大家闺秀”,也有地处中小城市的“小家碧玉”。 同时,这些普通本科院校,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不会像“双一流"大学那样主要瞄准国内领先的综合排名和学科排名,而是更紧密地与当地政府的社会经济相结合。可以说,绝大部分的普通本科院校培养的都是应用型人才,主要服务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 选择普通本科院校,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会比较妥当。 A.城市很重要 大城市具有如下优势:交通便利,大学和科研机构多,交流机会多,各类信息多等等。 特别是大城市容量大,提供的就业机会也更多。 所以,如果你的分数够不上名牌大学,只能选择普通本科院校,那么不妨先把学校坐落的城市列作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B.选择专业为主 但是大城市并非所有的大学都好,也不能盲目地就因为想要去一个大城市而放弃一所大学,毕竟高考是考大学而不是考城市。层次高的学校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前途,而去一个所位于大城市但层次较低的学校未必意味着一个好的前途。 目前,国内的本科院校基本以某某大学或某某学院为名,如中山大学、韩山师范学院等。取名“大学”和“学院”的差别,主要在于以下四点:在校学生规模、师资和办学实力、拥有学科数量、硬件设施情况等。 此外,对于不少普通的地方本科院校,很难判断它们是否会在短时间内有较大的发展。比如,深圳大学这几年通过不断引进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学科建设取得大幅度提升,高考分数线也水涨船高。2018年,深圳大学的录取分数线甚至高过了不少传统的广东名校。 因此,考生和家长不妨用长远的眼光看普通地方本科院校,特别是能拿到“好资源”发展和建设的学校,未来或许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03 应用技术型考生的选择:高职院校怎么选 高职院校,也就是专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称作“某某职业技术学院””,少数专科院校的校名会是“某某高等专科学校”。凡是师范、医学、公安类特定专业的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校,校名都是“某某高等专科学校”,如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实现了每一个地市都至少拥有一所专科院校, 解决了大多数城市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 专科院校看似不起眼,但是它们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实现了每一个地市都至少拥有一所专科院校,正是这样的格局,使得专科院校奠定了全国大多数城市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基石,但是,专科院校的官方信息介绍不及本科院校那么丰富,他们的学科建设也不如本科院校。 在有限的信息下,我们应当如何判断和甄别专业院校呢? A.优先选择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 首先要判断专科院校的定位。简单来说,专科院校的定位就是国家有关教育部门将这所专科院校定位为哪个层次的院校。例如,专科院校的层次一般分为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等。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显然是国家重点打造的“品牌”院校。 我国2006年正式启动了“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截止目前,我国有百余所高职院校入选这一名单, 平均每个省份3-4所。其中,江苏省最多,有7所。浙江、四川、山东紧随其后,各6所。 B.尽可能选择感兴趣的和未来前景良好的专业 专科院校的专业在数量上比本科院校的专业多,而且专业设置偏向应用型,专业更加“具体化”"技术化” 。一看专业名称,便知这个专业学什么内容、以后从事什么工作。不像本科院校的专业,如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有一定的宽泛性。 C.选择一般高职院校的几个判断方法 毕业生质量 这是最能反映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指标。同学们可以参考第三方发布的各院校高职生薪酬调查、排行榜等资讯。从中选择就业率较高、口碑好的专科院校。 办学历史及在校生规模 部分高职院校是从中专升格而来的,过去有一批国家重点中专的底子相当不错,这些中专转为高职后,教学力量还是很强的。同时,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对教学设备的要求非常高,在校生规模过大,就会导致设备短缺,影响培养质量。 评估状况 一所高职院校是否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这一点非常重要 。“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即专业课教师应具备教师和工程师(或高级技师)双重资质和能力。“双师型” 教师在整个师资队伍中所占比例越高,说明职业教育的成熟程度和水平越高。 校企合作 从校企合作情况、顶岗实训以及订单式培养等项目的数量进行判断。这几个指标往往可以看出该学校从专业设置到人才培养模式是否足够适应市场的需要,是否引起了行业业内兴趣,这关系到学生在校期间有没有足够的培养动手能力的机会,进而可以推测学校专业的就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