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氏双师课程特点
科学课程体系动态分层+阶段培养
语文课程:落实基础板块,改变阅读习惯、增强答题能力,加强中考及自招答题的实战训练。
数学课程:加强分类讨论数、数形结合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及几何图形解题的判定和推理。对各重点高中的中考及自招典型试题进行实操演练。
英语课程:巩固主要语法知识点,扩大词汇量,掌握阅读、翻译、写作技巧,熟悉中考及自招的考试。
物理课程:梳理重点知识板块,加强知识点拓展练习,强化解题的综合运用能力。
化学课程:学习初三各知识点内容,巩固并加强重点难点,训练灵活解题思路。
初一补课班政治学习方法
通过分析,我发现学生的类型大致有四种:第一种,优秀型。双基扎实,学习有法,智力较高,成绩稳定在优秀水平。第二种,松散型。学习能力强,但不能主动发挥,学习不够踏实,双基不够扎实,学习成绩不稳定。第三种,认真型。学习很刻苦认真,但方法较死,能力较差,基础不够扎实,成绩上不去。第四种,低劣型。学无兴趣,不下功夫,底子差,方法死,能力弱,学习成绩差,处于“学习脱轨”和“恶性循环”状态。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指导方法和重点要不同.对第一种侧重于帮助优生进行总结并自觉运用学习方法;对第二种主要解决学习态度问题;对第三种主要解决方法
问题;对第四种主要解决兴趣、自信心和具体方法问题。这样可使学生避免陷入迷信“名家”或者盲目的境地,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上一定要研究学生本身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卓有成效。
三、循序渐进,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认识需要不断发展,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的形成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学习中形成的方法只是基本的模式,在具体运用上要随着内容的变化进行调整,才能保持其高效性。
1、自我总结,不断完善。在教学上我强调学会“知因预果,知果索因”,不断提高自我完善的能力。每次测验我都要求学生书面进行总结得失,我详细进行批阅,借以进行方法指导和激励。
2、收集灵感。为了使学习方法更适合自己,提高实效性,我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重点滴的积累,每人设有一个小册子,随身携带,把学习过程中的顿悟如对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对解题思路的领会,想到的未能理解的问题,某句说话的启示等等都记录下来,一点点进行积累,修正自己的方法,一定时期进行有价值的方法推广,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完善。除此之外还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学困生方法指导,开发非智力因素等等。
总之,对学生政治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提高认识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对学习特点认识不足
前面讲到学习方法具有适应性,其中一个方面就是要适应各阶段、各学科的学习特点。这就需要学生对目前的学习有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科学的方法。
较大的变化——初一的课程内容相对简单,进入高中以后,所学知识更加抽象、深入;初一生的学习对老师依赖性大,老师指导也很具体,而高中生的学习则有更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如果学生看不到这些变化,就有可能造成方法的不适应。
外语学习的特点——学习一门语言,需要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多记,而记外语单词又是一种机械记忆,这就和其他科目形成了区别。学习数学的方法就不适应于外语学习。
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做阅读理解题一定要学会通过快速阅读,从整体上理解短文的大意及中心思想,领会出题人的意图。切忌人为地将短文搞得支离破碎,逐词逐句地去感知材料,看一句或几句做一个题目,这样会影响答题的正确率。但是对于一些长句和难句要作语法分析,以便掌握短文的大意和每个句子的确切含义。短文的开头和结尾往往是全文内容的概括,对理解、推理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倘若就我们的学习喻作航船,勤奋则是轮船的马达;正确的学习方法便是轮船的方向盘与航线、让我们驾上这艘希冀之船在知识的海洋中园游,让船儿载着我们驶向美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