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态不良
学习方法不当
初中、高中我们都学过政治,书上讲的明白,资本家生产的目的是压榨工人的剩余价值。
大家想一想资本家最初用的什么方法?对,延长劳动时间。每天工作8个小时,不行的话,就延长到12个小时。
大家想一想,现在的老板、资本家们是不是还采用的这种方式?英明的老板都不是。难道老板英明了,就不想赚更多的钱吗?当然不是,因为这种方式效率是最低的。通过实践他们发现这种方式并不能更好的获取剩余价值,而且还会激起工人们不断的反抗。
如果我们了解历史,清楚地知道这个阶段工人罢工是最多最频繁的。现在他们采用什么方法?策略早已改变了,通过提高效率来获取更多的利益!
不再增加劳动时间,甚至减少劳动时间,给员工更多的福利,给员工更大的自由。在有些公司里员工上班可以穿拖鞋、吃零食,提前完成工作任务的员工可以提前下班,甚至可以不来公司上班,只要你把工作完成就可以。
学习也是一样,但很多老师、家长还是采用最原始最初级的方法——不断的延长学习时间。拼命的延长学习时间,让学生死学和苦学,这是最让学生讨厌的。这种方式除了导致学习时背负更大的压力,更加的焦虑紧张,降低学习效率,甚至导致厌学外,不会得到任何好处。我在心理咨询中接待的厌学的孩子,在以前的某个阶段都曾经学习很好,但以前的学习好,是他们牺牲了玩耍的时间、牺牲了自己的爱好,拼命的学习获得的结果,但却没有任何乐趣可谈。时间久了,他们不再愿意继续这样生活学习下去,自己的解决方法得不到老师、家长的认可,而又不知道该如何化解,最后才走向惧学、厌学。
我曾经去中学做过调查,学习差的学生讨厌学习,学习好的学生也讨厌学习,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讨厌学校生活中那种冗长枯躁的学习。但每个学生又都希望自己是个好学生,学习成绩优秀,实际上他们不是讨厌学习本身,而是讨厌这种不合理的学习方式。
开头最易错回头可救分
“基础题得分和丢分都很容易,越容易的题越要仔细。自己能超常发挥,很大程度因为考试时基础题得分高。做题时,无论题目多简单,都会保证做完后再检查一遍,确保能做的题目不出错。“既然得不到难题分,一定要保证简单题不错。”
初一语文学习方法详细解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熟读、背诵的习惯。古代的学校,诵读之声不绝于耳,他们日日诵,天天读,读得摇头晃脑,读得唾沫横飞,读得喉干舌燥,所以古时候有“手肘成胝,口舌成疮”之说。学习语文,必须养成熟读背诵课文的习惯。因为一方面,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中才能实现识字悟意的目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另一方面,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中才能深刻的感受汉语所特有的审美表现力。比如,汉语的抑扬顿挫的节奏感,那和谐悦耳的韵律感,不通过诵读是很难品味出来的。其他诸如词汇美、句式美等,都要在反复诵读中予以体会。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学课本中的每一篇范文都要熟读成诵,特别古诗古文。常说语文学习“要死要活”,就是要“死背”。自己不读不背,光听老师讲得天花乱坠,是学不好语文的。中学时代,是青少记忆力最佳时期,多读多背,能开阔视野,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发展智力,错过“季节”要补救,就来不及了。
适当做题,巧做为王。有的同学埋头题海苦苦挣扎,辅导书做掉一大堆却鲜有提高,这就是陷入了做题的误区。数学需要实践,需要大量做题,但要"埋下头去做题,抬起头来想题",在做题中关注思路、方法、技巧,要"苦做"更要"巧做".考试中时间最宝贵,掌握了好的思路、方法、技巧,不仅解题速度快,而且也不容易犯错。
初一生物教案:水分的散失-蒸腾作用
植物散失大量的水分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不把这一点讲清楚,学生就不会理解这种生理现象对植物本身的重要性,甚至会误会这种现象对植物本身是有害的。因此,教师在讲解蒸腾作用的意义时,应该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接受和理解蒸腾作用对于植物生活的意义。
初一政治学习方法之如何提高学习效率:收集灵感。为了使学习方法更适合自己,提高实效性,我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重点滴的积累,每人设有一个小册子,随身携带,把学习过程中的顿悟如对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对解题思路的领会,想到的未能理解的问题,某句说话的启示等等都记录下来,一点点进行积累,修正自己的方法,一定时期进行有价值的方法推广,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完善。除此之外还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学困生方法指导,开发非智力因素等等。
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发现,凡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都很重视学习的调整,调整包括对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计划、学习方法的调整。通过调整,学习目的明确了,态度端正了,计划合理了,方法科学了,时间的分配和精力的使用恰当了,学习就会不断取得进步,学习成绩自然也就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