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使下一节课学得更主动,事先需要阅读新课,这就是预习的一环。这四个环节的每一部分都有它的独立意义和独立作用,而各部分之间又相互衔接,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四个环节组成一个小循环,也就是一个学习周期。
语文备考:觉醒主观意识 转化多种思维
由都市消费晨报和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年中考报告会在新疆农业大学礼堂举行。三位北京中考专家详解了高考命题走向。
梁捷老师主讲语文备考
当日,不少来自五家渠、昌吉、沙湾、石河子等地的学生、家长、老师前来听课。沙湾县一中还专门选出3位相关科目的老师和4名优秀学生当代表来乌“取经”。
在语文专场报告会中,来自北京五中的特级语文教师梁捷用 《以主观意识的觉醒实现语文高效备考》为题,从阅读和写作的角度对同学们进行了指点。
今日,讲座还将持续一天,本报特将高考报告会语文专场的精彩内容呈现给读者,数学和外语报告专场的相关内容,我们将随后报道。
现场
中考作文=知识+思维+文化+情感
复习首先要找参照物
专家深入浅出的讲解引起了学生的共鸣
“假如明天让你进行高考复习,你会复习语文吗?”“你打算通过写作文,解决一个怎样的写作问题?”语文专场报告会一开始,梁捷老师就对同学们进行了一个小调查。结果显示,打算复习语文的同学寥寥无几,而有解决写作问题计划的同学更是没有一人。同学们反映,不是不想复习,而是不知道该怎样复习。
梁老师认为,这是因为同学们没有找到复习参照物。她说:“目前高考语文的发展趋势已经从考查知识与能力,变化为考查知识与思维品质。”
梁老师以2004年高考语文试卷举例。“当年全国有17套语文高考试卷,其中有15套都有类似写对联、写对偶句的题目。”
她分析,语文高考总体呈现这样一个趋势:客观题分值减少,主观题分值增加。而这种主观题实际就是对考生知识与思维品质的考查。
多种思维探作文本质
请写出部首相同的四字短语。”这是2006年北大推荐生语文测试中的一道题。现场几乎没有同学在规定的两分钟内做出正确答案。
“江河湖海、汹涌澎湃……”当梁老师公布答案时,同学们这才恍然大悟:“我怎么没想到呢?”梁老师笑着对大家说:“同学们在高考备战中,一定要建立起复习两种知识的意识:一类是答案惟一的知识,一类就是这种缄默的知识。”
梁老师以近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特色作文题分析了高考作文的本质。山东卷要求以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内容让考生写一篇文章,梁老师说:“这就要求考生先要进行思维转化,把题目变成浅显易懂的内容,即:记忆是永恒的。”
在测览教材的总体内容后再细读,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理清哪些内容已经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点、难点)分别标出并记下来。这样既提高了自学能力,又为听课“铺”平了道路,形成期待老师解析的心理定势;这种需求心理定势必将调动起我们的学习热情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高考数学五大主要解题思路
导读:数学知识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仅仅想凭着对章节的理解就能得到高分的时代已经远去了。所以考生在解答数学试题时要有正确的思路,才能避免错失分数的机会。以下是高考数学解题五大思路,供大家学习参考。
高考数学解题思想一:函数与方程思想
函数思想是指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通过建立函数关系(或构造函数)运用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和解决问题;方程思想,是从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运用数学语言将问题转化为方程(方程组)或不等式模型(方程、不等式等)去解决问题。利用转化思想我们还可进行函数与方程间的相互转化。
高考数学解题思想二:数形结合思想
中学数学研究的对象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数,一部分是形,但数与形是有联系的,这个联系称之为数形结合或形数结合。它既是寻找问题解决切入点的“法宝”,又是优化解题途径的“良方”,因此我们在解答数学题时,能画图的尽量画出图形,以利于正确地理解题意、快速地解决问题。
高考数学解题思想三:特殊与一般的思想
用这种思想解选择题有时特别有效,这是因为一个命题在普遍意义上成立时,在其特殊情况下也必然成立,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直接确定选择题中的正确选项。不仅如此,用这种思想方法去探求主观题的求解策略,也同样精彩。
高考数学解题思想四:极限思想解题步骤
极限思想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为:(1)对于所求的未知量,先设法构思一个与它有关的变量;(2)确认这变量通过无限过程的结果就是所求的未知量;(3)构造函数(数列)并利用极限计算法则得出结果或利用图形的极限位置直接计算结果。
高考数学解题思想五:分类讨论思想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解到某一步之后,不能再以统一的方法、统一的式子继续进行下去,这是因为被研究的对象包含了多种情况,这就需要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归纳得解,这就是分类讨论。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很多,数学概念本身具有多种情形,数学运算法则、某些定理、公式的限制,图形位置的不确定性,变化等均可能引起分类讨论。在分类讨论解题时,要做到标准统一,不重不漏。
战胜自我。把握自我,十分重要。但战胜自我,更为重要。面对迎考复习的艰辛,面对解题的繁难,面对竞争的压力,面对多变的情绪,只有战胜自我,才能天宽地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