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氏教育总部](https://www.cy722.com/upload/202011/562pic.jpg)
对于数学成绩处于前三分之一的孩子,家长应该引导他们进行拓展学习或预先学习。步子小点的,可以跟着教师的进度进行拓展学习;步子大些的,完全可以进行预先学习。
预先学习的方式有预习、超单元学习、超年级学习。现在的自学辅导书籍很多,孩子可以找找自己喜欢的。当他们品尝到自学的乐趣,探索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时,会明显感到比跟着老师进度学显得轻松,而且想不拔尖都难。
我一直认为,孩子的学习,宏观上要听老师的,微观上要自学。为什么要听老师的?因为学科知识都有体系,如果没有老师的宏观引领,那么学习就容易走弯路。为什么要自学?因为它既能帮助孩子找到最佳的学习方式,又是培养孩子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引导有条件的小学高段和初中年级的孩子尝试自学,是家庭教育的智慧,帮助孩子进行数学自学更值得探索。这次防疫长假,正是引导孩子自学的时机,家长不妨带着孩子进行尝试。
学过的知识要勤总结。
每一章的关键点、难点、常见试题等,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在笔记纸上,粘到相应章节的中间。阅读时,标记每一段,如“已经理解,不要阅读”,“这个问题简单,不需要做”等等,所以,在复习时,目标是明确的,避免胡须眉毛,避免浪费时间。自然提高效率。
温故而知新。
建立目录是每一章的目录,而大的目录是在学习多个章节或整本书时对整本书的一种库存,以澄清每一章在整本书中的位置,解决多章知识点的综合应用问题。另外,每一章中的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应该横向检查,如数学公式、定理、公理等,以便于理解和记忆,这是非常有用的。请注意,记录这些内容的文件应粘在教材目录上,以便便于查阅。
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艺术生应对文化课 立足基础补齐“短板”
夯实基础尽快补上“短板”:在高考试题中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考察占试卷的70%,这部分知识基础薄弱考生听的懂,学得快,费事少提分效果好,这才是艺术生下劲的重点。这就要求文化课的学习应夯实基础,从强化、巩固旧知识开始入手,把自己所掌握的,要牢牢巩固,然后再进行新知识的扩展。特别要紧扣考点,在低中档题型中拓展自己的拿分点。很多高校,尤其是一些重点名牌院校,对英语,语文等科目有一定的分数要求,这些科目能否达到规定的分数关系到高考的成败,因此在搞好全面复习总分上线的情况下,必须要加强这些科目的复习。针对自己的“弱科”,要有计划的突击提高,可以选择一些正规的师资优秀的文化课辅导机构,对“弱科”进行集中加强,补上短板,才能获得最大的收获。
阅读的第三大题是社会科学类文章,考生应该抓住它的要点,不一定非得把全文都读得特别透彻,关键是抓住人家要求考生准确理解的信息。把握住这一信息,考生就可以比较快地进入实质性问题,这样的话,这道题目就可以很快解决。具体说到时间,根据每个同学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对于一般能力的同学来讲,应该是十分钟左右就能够解决的。后面第四大题是散文、文学作品类,这道题目包括新鲜信息的容量是相对比较少的,要考鉴赏和分析的能力可能性大。对这类题考生要有相应的答题技巧,也不会占用太多时间,也应该是在十分钟或者十五分钟内就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