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如今的高考对高中生作文能力的要求比较高,仅仅有良好的叙述能力是不够的,考试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思考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对社会热点密切关注、敏锐洞察,并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其次,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也能开拓思维,深化思考的深度。总之,一个原则就是在不放弃课本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拓展自己的眼界和思路,这样我们才能融会贯通,挥洒自如。
复习要坚持“两条腿走路”,既要跟上老师,也要有自己的节奏首先要说明,这两者不矛盾,都是必要的,只可惜很多学生只知道紧跟老师,而没有自己的学习节奏,导致备考效果很差。为何要有自己的学习节奏?因为每个学生的学情大不一样,而老师的讲解却是一刀切的,面向所有人的,如果你不解决你的问题,老师所讲对你可能就没有用。既要跟上老师进度,又要根据自己的学情学习,只有把这两个方面都做好,复习才是有效的。同时,要兼顾两者,花费的时间精力也是很多的,这也是高考备考紧张之处。那些顾此失彼的同学,一场考试,就把问题全都暴露出来了。总之,高三班主任再一次提醒:以上是决定高三中等生“前途命运”的复习策略,家长也要重视,因为家中可以不懂高考知识点,但,一定要懂高考备考方法与过程。
容易玻璃心,经不起打击,有的学生刚开始不太适应高三学习的节奏,出现了学习成绩下降,一时无法接受。高三,出现几次考试成绩落后的情况,其实很正常的,所以一定要及时调整好自己地心态。
但由于掉队时间长、距离大,很多人买完资料后,通常是两眼茫然,不知所措,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开始做一本又一本的习题。一段时间下来,他们精疲力尽、疲惫不堪,头脑混乱。
复习文化课时,考生要有坚定的信心,保持情绪饱满,针对高考考点复习,夯实基础,不做偏题难题,切忌“刷题”。
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将称代内容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找出选项所关涉的内容区域,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平常都会做的题,到了考试,总是没做出来,究其原因,主要是平常做事没效率,没有强化限时做题的训练。比如有的考生,平常做题时就磨磨蹭蹭,但因平常没有时间限制,所以都能很好地完成,也没发现隐藏的问题。但一旦到了考试,问题就出来了———紧赶慢赶,最后还是来不及做完,最可惜的是,明明是些懂得做能拿分的题,却因没时间做了失了分,等于平常读的都白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