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习学校“一模”考试后要注意的六大问题
尤其是做错了题,要去寻找,分析做错的原因。比如,物理若是客观题丢分,要认真研究该题失分的原因,一些自己暂时还无法解决的问题,不要钻“牛角尖”,可以到学校请教同学或老师。对于一些经常错的试题,要尝试进行归类复习,适当训练,但不要盲目重复性做题。复习中切记不要稀里糊涂做题,误以为“做题越多成绩提高就越快”,考生不要把过多的精力放在繁难的计算题上,这样容易造成“难题解不对,基础题解不好”的情况。
梳理考点“体系复习”
“一模”中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其主要原因是对基本的教学概念、定理理解和掌握不到位,基础知识掌握还不扎实,知识遗忘率较高。有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础知识比较模糊,不能准确运用专业术语回答问题。由于“二轮”复习不是单纯的第二遍复习,要注重知识的重组和内在联系,要求考生注意把握考点本身的基本含义及主要内容,“基本概念熟悉在心,具体内容理解记忆”,不断“温故知新”。
强化答题规范避免无谓丢分
加强解题训练,力求答题规范。从考试结果看,因审题不细、答题不规范所导致丢分的分值通常5~8分,这些分数如果自己注意完全可以在正式考试时争取过来。“二轮”复习中,注意解题技巧和答题能力的培养,弄清解题思路及答题要求。学生要掌握解题方法和应试技巧,即准确审题是前提;凸显中心词是关键;观点结合材料是基本;规范答题是保障。
要引导学生仔细读题,加强解题过程的规范性训练,保证会做的题都做对。考生要向审题多要1分,向规范多要1分,向仔细多要1分,向心态多要1分。读题时,考生不要轻视“过程”用语,规范答题,处理好速度与正确率的关系。比如,化学用语书写的规范性,物理、数学书写公式、代入数据、解出结果、统一单位要步步落实,不能只写公式或不代入必要的数据,直接写出答案。
物理作图中要注意审题,掌握做题分寸,无关的不能多画,相关内容不能漏画,虚线实线不能混淆,该垂直的不能倾斜。总的来说,规范答题一般要做到“四化”要点化、规范化、简洁化、层次化,答案既要全面,又要条理清晰,答出关键词。考生要善于抓住得分点,一定要把主干知识表达清楚,而且要写在答案之首。特别是中等和中等偏下的学生,要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
能调节自己各科学习,发现自己几个月来学习收效不太,没有那种一天学到很多东西的感觉,就要好好反思一下问题出在哪里,然后变更学习计划或学习方法,再试它一二个月,最终你就会发现某一种方法会非常适合自己。切不可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某一科学得好,切不可兴趣上来就把时间几乎都用在这一科上。要学会调一些时间到薄弱的科目上。这样做,虽然你所兴趣的科目成绩有所降低(但决不会降低很多,很大程度上你还会保持着优势),而其它科却会上升较多,总的看来,降得少而升得多,还是值得这样做的,这一点对临近高考的高三学生更为重要。
个别科目在安排和调节上要有一年甚至三年的计划,不要因一时看不出结果而放弃这个计划,只要充满信心去学习,一定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深刻体会到高效率学习带给你的种种好处。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读书。要学好语文,光读几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书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许多同学说每天的作业都来不及做,哪来时间读书?我看关键不是没有时间,关键是你想不想读书,想读书就有时间,不妨你试试!我建议大家每天要保证有一个小时的读书时间,时间可以是整块的,也可以是分散的,每天睡觉前问一问自己,今天读书有一个小时吗?欧阳修利用“马上、枕上、厕上”读书,郑板桥利用“舟中、马上、被底”背诵,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同时读书除了报刊杂志的“浅阅读”材料外,一定要有计划地多读一些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一周读一本,一学期就是十几本,一年就是30本,高中三年就是百来本了。这些书,不仅可以让你自信走入高考考场立于不败之地,而且将受用一辈子。
缺乏恒定、清晰、强力的高考奋斗目标:“我想考上大学”、“我想考上某所学校”只不过是一种笼统的泛化的模糊的高考目标,对潜意识学习潜能的刺激力度不大,初三、高三总复习中,更需要一个恒久、量化、清晰、明确、具体的高考目标牵引自我潜意识去努力,克服学习中的重重困难。建立强力的高考奋斗目标。
仔细想想,你花了一个多小时去考试,又花了很多时间让老师改卷和听老师讲评,实际上真正对你的学习有意义的只是那丢掉的十分,明白了这一点,你还会轻视错题本吗?错(好)题本使你的复习极具针对性,是物理取得优异成绩的捷径。学无定法,更具体地、更有效的学习方法需要同学们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别人的学习方法再好,也要通过自己去实践内化,才能变为自己的东西。方法对了,坚持就能成功。
初三地理学习方法:地图的基本要素:(1)海拔: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4)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深线。 (5)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 1) 等高线 数值大----- 海拔高 2)等深线 标注深度-------表示海底的深浅 数值小----- 海拔低 疏密状况-------表示海底坡度大小 分布密----- 坡度陡 分布疏----- 坡度缓 (6)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示意图:P16 图 1.29 山顶:封闭曲线,外低内高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突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突出 鞍部:一对等高线中部 陡崖: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7)地球表面五种基本地形: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倘若就我们的学习喻作航船,勤奋则是轮船的马达;正确的学习方法便是轮船的方向盘与航线、让我们驾上这艘希冀之船在知识的海洋中园游,让船儿载着我们驶向美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