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中很多学校也把逻辑推理当作考察学生综合实力的一种题型,也是人大附中必考的题型。本人以讲解典型题型方式,通过归纳、总结提供给大家逻辑推理在小学奥数中的常用方法。
历史复习知识结构图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1课 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鸦片走私带来的危害:白银大量外流,影响清政府财政,加重农民负担;大批官僚、地主、军管、士兵吸食鸦片,事情政府更加腐败,军对战斗力进一步削弱。
3、林则徐虎门硝烟:时间:1839年6月 地点:广州虎门意义: 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4、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原因:打开中国大门和维护鸦片贸易。
中国战败的原因: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
道光帝忽战忽和。
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内容:割让给英国;赔款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必须同英国商定。 附件的内容: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6、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的影响:严重破坏了
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中国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 原因:英、法两国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2、经过:凶,美俄为帮凶,炮轰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再次出兵,攻占天津,进逼北京,10月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
3我国大片领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五个勘界议定书。
4、太平军大败洋枪队:领导的运动爆发,为了镇压太平天国,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1860年8月,李秀成在青浦大败华尔的洋枪队,1862年,在慈溪击毙华尔,1864年在金坛大败洋枪队头目 戈登 。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都是从自然现象的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多做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概念,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高中物理课标中,有不少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对于高一新生,注重把这两种实验做好,对于演示实验,在老师演示的过程中,学生要根据老师的引导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弄清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了解一些仪器的性能与使用。
对于学生实验一定要强调人人动手,不能做“听众”;做实验时,要遵守操作规程,明确实验步骤,认真做实验,仔细记录数据,通过正确的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课后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上的小实验(如“悬挂法”找重心)或“做一做:测定反应时间”主动积极地去动手实验,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文言文复习要注重迁移,举一反三。考生可将平时的实词、虚词和句式等知识点的训练落实到译文当中,根据具体语境确定词义,积累关键实词及文化常识,体会疑难句的分析方法。
<成都戴氏哪里好>一轮高考历史复习应该这样做
一轮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夯实基础,应该力求做到全面、细致、系统、扎实。通过一轮复习,要依据考纲中每章每节的考点分布,一点一滴的积累,逐渐形成知识网络,构建起学科知识框架,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理清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线索,为二轮的专题复习夯实基础。
一、回归教材
高考历史中无法回避对基础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的考查。因此要依据考试说明规定的知识要点,逐点复习和整理教材知识,准确掌握学科内最基本、最常见的主干知识,在此基础上对考点进行深度挖掘,达到举一反三、纲举目张。在此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历史学科的“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培养通史意识,使历史知识体系化、网络化。
1、教材是按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改革、人物这样的专门史体例编写的,但是一轮复习需要兼顾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总特征,所以需要打破教材编排顺序,按照通史顺序进行复习,这与许多学生之前的学习方式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接触起来感觉通史复习有碎片化的感觉,知识点过于零碎而导致记忆困难。
2、从历史的整体出发,按历史发展的阶段串线,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知识整合。一单元复习结束后,把章纳入阶段发展中,将节纳入阶段发展中的某一方面,把主干知识线索化、网络化,形成系统。知识网络化后,要主干到枝节、由概括到具体地定位知识,将每节知识具体定位于某一方面,通过知识定位,做到“点”的清晰。再将每个知识点具体剖析(原因、影响、过程、特点)。复习过程中,既要注重点与点之间的关系,又要注重“线”和“面”的梳理和建构,只有这样,历史知识才能构成一个立体网络。
以古代史第一单元先秦为例:主干知识包括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分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文化四类,每类细节知识点在章节复习时已经过了一遍,直接填到框架结构中,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点。
二、构建知识网络
没有理解的历史知识是很难记住的,没有理解的知识更是无法应用的。目前的高考历史要求再认再现的历史知识,已经不会照搬教材的文字表述,而是经过语言或者形式的转换,即使是选择题,也要经过分析、归纳、比较、综合等才能得出结论。这就要求不仅必须理解透彻基本知识点,比如重要历史概念、重要历史事件、重大历史结论等等,还应该善于去构建知识网络,掌握历史的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那应该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