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的两种现象,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思维短路”。小孩子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其实并不是由缺乏训练而导致的,相反小孩子训练量即便大到一定程度,也有可能出现“思维短路”的现象。
初三语文文言文的复习与应考
”现代汉语中有“允当、公允、平允”诸词,都可分别“代入”,可见把“允”讲成“公平”是可以的 。“B、在官清恪未尝问私。恪:谨慎而恭敬。”现在常用的有“恪守、恪遵”,都是偏正结构的合成词,可以 提供一点解“恪”的根据;如果知道“恪慎”一词,那就更好,可以断定把“恪”解为“谨慎而恭敬”是可以 的。“C、吾亦望汝副其此心。副:符合。”如果想到“名副其实、名不副实”这两个成语,肯定有助于判断“ 副:符合”是正确的。“D、岂汝身致之邪?致:导致。”含有“致”的双音词很多,如“精致、景致、引致、 招致”等。名词、形容词显然无法“代入”;就动词看,代入“导致”一词也是不通的。“导致”是“引起” 的意思,而且一般指引起坏的结果。代入“招致”、“致使”等动词也不通。由此我们可以判断,“致”在此 处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大概没有保留下来。实际上“致”在这里应该解做 “求得”、“得到”。四个词有三 个可以利用古今词义的联系进行思考,说明这种联系的普遍性。
“历史观念”作为一种观念,它的形成需要以知识为基础,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体会、强化。这是复习 、应考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二、掌握系统的知识
1.掌握一定数量的实词。这主要是指古汉语常用而现代汉语不用(或不单用)和古今都用但有联系又有差 别的实词。前者如“恪”,后者如“致”。数量以多少为宜?人教社版高中语文教材列出360个,似乎还少了一 点,笔者以为不能少于500个。当然,这个词目的确定是很费斟酌的。可以参考商务印书馆的《古汉语常用字字 典》和饶杰腾主编、北京师院出版的《中学文言常用词词典》。
2.了解文言实词的特点。这些特点包括单音性——单音词占大多数,双音词主要是联绵词、叠音词、象声 词、偏义复词以及外来词,为数不多;多义性——这和现代汉语的一词多义原则上是一样的,但现代汉语用几 个不同的词来表达的意义,在古汉语中可以用一个词;近义性——在现代汉语中有些不太区分的概念,古汉语 中可能区分得很细,形成一系列近义词,如关于“看”的动词有20多个,关于“马”的名词也在20个以上;活 用性——可以按照习惯临时改变语法功能,用做其他词类,名词可用做副词、动词,动词、形容词又可用做名 词,又有“使动”、“意动”等特殊的动宾处置关系;通假性——用语音相同、相近的字代替本字,这在今天 看来类似于写错别字
课堂做笔记要防止两个极端:一是一点不记呆听傻看,这样的后果是要么睡觉要么走神;第二是将老师讲的例题一字不漏的抄下来,而同时忽略了老师精辟的分析。笔记是要记的,但记什么?我认为(1)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2)记典型的例题和重要的思想方法;(3)当时没理解的问题。总之把听课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以便复习、消化、思考。
艺考生文化课复习的四大“雷区”,千万别踩!
掌握住高考考什么怎么考,并学会归纳高考考点这样才能知道短时间内该复习那些内容,归纳高考考点找准复习内容有很多种方法,由于时间有限,考生可以直接按照《艺考生文化课高分冲刺》(文末有推荐)里归纳好的去学就可以。平时多练习些往年高考真题,自己边做边注意整理答题技巧,通过做题掌握同一类题型的知识框架和答题步骤,并且不断寻找相似题型去检验自己的答题方法直到全面掌握。
5、巧用错题笔记
错题笔记是文化课学习时,非常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做错题是家常便饭,但对于这些错题我们要知道错在哪?为什么会错?正确的答题思路应该是什么?把错题梳理一遍记录在小本上,隔三差五的反复去看,直到完全掌握。这个方法是很多高考状元经常用的,可见其效果确实不错。
另外,考生要善于利用每次的模拟测试机会,来检验自己阶段性的复习成果,看自己是否有所提高,那部分还存在问题,及时调整复习策略和方向,不断完善学习效率,只有在最后的几个月里拼尽全力、掌握住方法,你才能做到高分逆袭。
人生可怕的事情不是你更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而是没有看到自己所具有的巨大潜能。每个人都有创造奇迹的潜能,关键是能否相信自己。好多学生成绩居后,不是因为智商不高,不是因为基础差,而是不相信自己能行,于是在怀疑、犹豫中错失一次次超越别人的机会,真的强者应该立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