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细的方面,即每天、每周的复习计划,当然是变化的,但一个基本的作息时间应该有。我是每天6:00起床, 6:30-7:30复习英语,7:40-9:40复习数学,9:50-11:50机动安排;中午午休;下午2:00-4:00复习化学,4: 10 -6:10复习物理;晚上2个小时复习语文;其余时间机动。在每一门课的复习中,不同阶段以不同内容为主,多看课本或多做习题,要掌握好。
总之,在总体计划的基础上,注意小块的时间安排,既要抓紧时间,又该有张有弛,这样才能以一个较好、较正常的心态去参加高考,才能考好!
第二点,要熟悉高职单招的考核形式,单招考试科目一般考语文、数学、英语及综合素质,还有面试。备考范围一般都在高考大纲之内。而综合素质测试因专业考核内容不同,各个学校之间有较大差异,大家注意下。普通类专业一般是面试,常见的面试方式有独立面试和小组面试两种。
<泸州天艺培训学校好不好>重覆盖面广、轻重点主干。在备考复习中,有些同学为了以不变应万变,认为只要把课本的点点滴滴,一字一句都复习到且记住了,就一定能考好。其实这样做,既不科学,也不能适应现在的文综高考。在复习时要注意对重要历史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和理解,抓住主干知识点,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形成点线面一体的主干知识结构,从而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构建完整的历史主干知识网络,同时要注意对同类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应对学科内综合。
针对数学学习,学生在高三复习时会出现一些常见的问题,比如:忽视双基、漠视基本概念,一味地钻难题、怪题;眼高手低,以为自己会做,不再动手做,不注意解题步骤和过程的规范,导致一些细节地方考虑不周全,考试中扣分过多;有些同学认为老师上课讲得太简单,于是开小差,忽略老师对某些关键问题的分析,重要的方法规律没有听到,更不能深刻理解;搞题海战术,盲目大量刷题,忽略对做题时发现的问题进行钻研,没有及时找到解题方法,留下知识漏洞,或缺少思考提炼,学习停留在浅层次上,不能把握一般规律。
与容易出现的高考备考问题相对,以下一些方法供同学们理解、体验:
0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点,多动脑,多动手做原知识题型,尽量不做或少做较难的综合套题。
02 带着问题去听课,边听边动脑筋,时刻准备着回答老师的问题,会让自己精力非常集中。
03 建立错题记录本,把自己的错误记录在案,便于各个击破,查补漏洞。
04 制定学习的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最好有周计划和日计划,按计划将知识连成网络。
多做历届高考真题,强化做题意识。制订计划要结合自己的实际,不能将目标定得过高或过低。
05 重视课本,夯实基础。
切实抓好“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最基础的知识是最有用的知识,最基本的方法是最有用的方法。
06 构建立体化的知识体系,在复习过程中自觉地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去,融代数、三角、立几、解几于一体,进而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高效的有机认知结构。
建良好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体系,课本是考试内容的载体,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学生智能的生长点,是最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只有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构建数学的知识网络,以不变应万变。高考试题无论怎样变化、创新,都是基本数学问题的组合。
07 适度练习,但不搞题海战术。
基础题、中档题不需要题海,高档题题海也是不能解决的。切忌“高起点、高强度、高要求”,投入很大,收效甚微,甚至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08 提升能力,适度创新,考查能力是高考的重点和永恒主题。
高考遵循“以能力立意命题”。复习中数学能力的培养是关键,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数学交流能力、数学实践能力、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体系构建等诸多方面,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做一点:曾有人戏言说高三学生是“上高三,下题海”。适量的“题海战术”是必要的,但过滥过多会让学生疲惫不堪,浪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正确的方法是每天适度做一些题型,而不仅仅是题目,针对较难的语言点,有目的、选择地训练,切忌难,偏,怪。实践证明:归纳对比、融会贯通是高三复习制胜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