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了解句式和翻译
文言特殊句式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与现代汉语有所区别。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语序、省略、句子格式等方面,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了解并掌握这些文言知识,我们首先应从各种特殊句式,基本结构入手。
在学习过程中要尝试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课上多听老师的讲解思路,课后多思考、复习,理清思路,将多个知识点串联起来。这种习惯的养成,将对今后进入高三后的高考复习,起到巨大的作用。每一节内容表面看起来是分割开的,但都有紧密的联系,要寻找打通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最简单的总结,是将学过的知识条理化,在脑海中形成网络。譬如,诗歌鉴赏中有几种类型的诗歌,审题时需要关注哪几个字眼,是否有一些答题步骤或者技巧是所有题型共通的。这样的总结比较概括,是对整体而言的。做好这种总结之后,就可以尝试再细分,对每个小部分进行更加详尽的总结。同学们可以将最近的几份卷子放在一起,然后对比自己的答案和标准答案,对比这几年来的相似题型,认真琢磨。将这些试卷放在一块进行比对分析,就能发现命题规律,也能发现同类题目的解题规律、方法技巧。从而达到弄透一题,旁通一类的目的。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样印象才会深刻。对于各次考试中频繁出现的类型题将是高考必考题型或热点问题,一定将处理办法熟练掌握并在头脑中固化下来。对于答案得分点的疑问,一定要多问老师,不要给自己的知识留下死角。这样进行几次,比较得多了,自然就会有自己独特的领悟,也容易看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同学们不妨一试。
高一化学补习重点总结以物质的量(n)为核心的计算
(1)核心公式:n=N/NA=m/M=V气/Vm=c·V液(V气表示气体的体积,V液表示溶液的体积)
解题思路:
①“见量化摩”:以n为核心,将已知物理量(N、m、V气、c)通过定义式转为n后再转化为所求的物理量;
②明确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离子、电子等)。
如:NH2-中质子数为5.418×1023个,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
(2)计算物质的量浓度(c)、质量分数(ω)、溶解度(S)
①cB=nB/V液=mB/(MBV液)(单位是L);
②c浓·V浓=c稀·V稀(溶液稀释时,溶质的n不变);
③c=1000ρω/M(ω本身有百分号,溶液ρ的单位是g/cm3);
④c=1000ρV/(MV+22.4m)(标况,VL气体溶于mg水,所得溶液密度为ρg/cm3);
⑤c=(c1V1+c2V2)/(V1+V2)(稀溶液混合时,体积可近似相加);
⑥c=1000ρ混(c1V1+c2V2)/(ρ1V1+ρ2V2)(浓溶液混合时,体积不能相加);
⑦ω=m质/m液=m质/(ρ液V液)=S/(100+S)(饱和溶液时可以用S)
⑧质量分数为ω1和ω2的相同溶质溶液混合
相同溶质的溶液等质量混合时:ω混=(ω1+ω2)/2
ρ>1g/cm3的溶液(如硫酸、硝酸)等体积混合时:ω混>(ω1+ω2)/2
ρ<1g/cm3的溶液(如氨水、酒精)等体积混合时:ω混<(ω1+ω2)/2
(3)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①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推导
同T、p、V,n1=n2,N1=N2
同T、p,V1/V2=n1/n2=N1/N2
同n、p,V1/V2=T1/T2
同n、T,p1/p2=V2/V1
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变形式pM=ρRT推导
同T、p,ρ1/ρ2=M1/M2
③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变形式pV=mRT/M推导
同T、p、V,m1/m2=M1/M2
同T、p、m,V1/V2=M2/M1
同T、V、m,p1/p2=M2/M1
(4)有关气体密度、相对密度和平均摩尔质量的计算
①ρ=22.4/M(求标况下气体密度)
②d=ρ(A)/ρ(B)=M(A)/M(B)
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概念有严格的科学界定。同一物理概念在不同的物理学识水平阶段严密的程度不同。一些能力较差的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界定模糊不清,思维混乱,解题注意分配不合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引导学生强化以下几方面意识: 1.增强物理概念的物质意识。每引入一个力学概念,应充分利用实验或学生生活积累的已有经验,把物理概念建立在充实的物质基础上。
在这个世界上,读书是成本最低,收效最大的投资,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同学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哦!感谢大家对成都戴氏教育精品堂学校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为同学们带来更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