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学习的始终,贯穿的就是计划的制定。计划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短期计划要不停地制定,例如:晚上先写什么作业,最近几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做哪的课外题、攻克哪方面的难关……)这都很好制定。长期计划制定以后必须坚持谨记,卧薪尝胆就是长期计划成功的最好的例子。诸葛亮的隆中对也是十分成功的长期计划。
把握学生心理,搞好教学兴趣培养
针对初一新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培养数学兴趣。
通过学习目的教育活动来培养数学兴趣。
前苏联学者西索络维克认为:一个人只要在心理上有所准备,坚信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对目前感到枯燥无味的学科认真学一学,便会产生兴趣。由于初一学生自制力较差,意志薄弱,缺乏毅力。所以从初一开始经常对学生讲: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得好坏直接影响初二开始所学的物理及初三开始所学的化学。这样学生对学数学的目的有了一定的认识,从而在心理上有所准备,最终会对数学感兴趣。
很多学生依然苦恼于自己的学习效率不高,成绩波动性很大,考试中常常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错误。那么还有几个月就高考了,毋庸置疑,要想改变这些现状,必须做出合理的调整,不管是成绩处于什么层次的学生,因为高考还没有考,就说明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会影响你最终的成绩。因此在剩余的两个时间内,要求学生们科学的规划复习策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高考之前,还有几次重要考试,可是在现实中,很多学生也有学习计划,可是总是执行不下去,最终导致计划落空,如果继续“落空”下去,高考成绩势必受到影响,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多次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并且给了一些建议,可能有的学生也看了,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上,还是有很多的问题。上周我在武汉见了一些优秀的学生,并且分析了一些试卷,觉得不管是重点中学的学生还是普通中学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之前文章中提到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些问题。很多学生都会有这样情况:
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多学生根本就不会利用时间,导致表面上他们没有时间可以利用,高三学得很辛苦,但是很多学生在做无用功。有的忽视基础,过于浮躁;有的眼高手低不去归纳和整理;有的盲目跟着老师走,吃“大锅饭”;等等。这样下去估计再给他们科学的建议,都无济于事,因为形成一种习惯了。很多学生考试之后觉得自己没有进步,哪里都没有学好,于是重新制定计划,手忙脚乱的,到最后还是没有学好,北京高三学生一模之后就是这样的。如果说把自己所谓不足的地方,全部搬到计划中,那么这个计划执行下去,势必更加导致学生身心疲惫,就不要谈什么效率了。那么怎样制定计划才合理呢?我在这里给学生们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份完成的计划,应该是执行起来比较容易,并且马上取得实质性成果的计划。这份计划可以分成“有意计划”和“无意计划”。这是新的名词,我在讲课的时候给学生们创的名词。对这个两个名词做一个解释:
有意计划:就是计划中有各项事情具体的执行时间、方案、达到什么效果等等。
在细的方面,即每天、每周的复习计划,当然是变化的,但一个基本的作息时间应该有。我是每天6:00起床, 6:30-7:30复习英语,7:40-9:40复习数学,9:50-11:50机动安排;中午午休;下午2:00-4:00复习化学,4: 10 -6:10复习物理;晚上2个小时复习语文;其余时间机动。在每一门课的复习中,不同阶段以不同内容为主,多看课本或多做习题,要掌握好。
总之,在总体计划的基础上,注意小块的时间安排,既要抓紧时间,又该有张有弛,这样才能以一个较好、较正常的心态去参加高考,才能考好!
有了高考年度目标,还要学会将目标阶段化,这样才能够由目标逐步落实到任务。首先,由年度目标得出中期目标,按照前松后紧的原则,我建议大家在高三前半年落实任务的40%,比如全年要提高10名,那么期中要提高4名。这是因为高三前半年还有一些新课程要学,而且就象物理学习中所知道的那样,启动时的静摩擦力是最大的,我们需要在上半年付出一点时间和精力,调整孩子的心态,使之进入良好的程序和状态。可以说,前半年能够完成中期目标的孩子,年度目标通常都能够顺利完成,因为越到后面,我们所擅长的心理因素和压力调整就会发挥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