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要借助考纲,梳理知识。在第一轮中,考生对基础知识已经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复习,现在可以充分利用考纲,针对每个考点尝试再现相关的知识内容,以确认自己是否已经掌握。在此过程中,考生要注意知识点的层次性和知识点间的联系。如果有想不起来的内容,那就证明存在知识漏洞或未纳入知识结构的内容,要重点复习,查缺补漏。
其次是要利用练习,解决弱点。考生要重视平时的每次练习,在练习中发现自己知识掌握的漏洞,尤其不能放过思维不连贯的题目。认真改正后,考生可以“借题发挥”,将相关的知识串联,有效延长思维的长度,力争从问题出发,将知识点穿成线、线构成面,真正织成一张知识网。同时,考生要注意积累试题提供的背景知识,弥补平时生活经验的不足,拓展思维的宽度。
最后要做的是,基于区域,提升能力。高考试题中,地理知识都借助一定尺度的区域进行考查,这也是考生感觉困难的地方,因为在区域内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发生叠加,要经过综合、全面的考虑才能完成题目。考生可充分利用练习中出现的区域,也可自主搜索某一区域,在区域背景中运用掌握的原理、规律,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推断区域中人类活动特点,在这个过程中思维的连贯性、思考的综合性都会有明显提升。
高考英语备考复习指导
完形填空:完形填空的主要命题特点是:第一句不设空;5--10词间隔一空;多考察夹叙夹议的文章;文章多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有几个选项的答案在文章中有提示。在了解完形填空的命题特点的基础上,同学们要多关注以下做完形填空的技巧:1)通读全文、了解大意、找准主旨句。2)仔细琢磨、认真分析、看透首尾句。3)上文下文要看细、逻辑关系要牢记。4)做完题目查单词,语法知识多整理。
总结划分背诵重点梯度.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考生必须根据考纲,老师平时的重点划分,以及多次考试和对往年高考试题的分析,自己对政治重点知识有一定的把握。并将所有的政治知识点进行一个梯度划分,即哪些是必须背诵掌握的,哪些是知道了解的,哪些是可以一眼带过的。只有通过这样的划分,才能将时间与精力都花在“刀刃”上,获得最大的价值。
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先把短文后的问题浏览一遍,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短文,边读边捕捉文中与问题有关的信息点(如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局等),初步掌握文章大意和作者意图。
学习就要坚持中考后的那年暑假,陈思所在的金华一中组织中考高分学生进行夏令营培训,陈思也参加了。那时候在课堂上,老师讲课的速度非常快,培训强度特别大,学习条件也很艰苦,有很多次陈思都坚持不了,甚至想要放弃这次学习。“其实那次培训,如果你想放弃的话,立马就可以走人,但是我想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考验一个人的韧性和意志力,如果连坚持都做不到,又怎么能成功呢?我可不想做个失败者!”如果她当时没有坚持,那就肯定进不了实验班,也不可能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北京大学。当然,进入重点中学的实验班,往往才是那些立志考上名牌大学的高三学生的艰苦学习生涯的开始。看到实验班同学的学习计划都以竞赛为主,陈思也参加了自己比较擅长的化学竞赛组。“竞赛一直都比较辛苦,培训经常要利用自修课的时间。”。
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就在你眼前了。
好的作文里必须有“我”,为此考生们还必须有自己的拳头产品。现在当然不可能去博览群书,但至少要“熟读一本书,熟悉一个人”,以便在作文时,引用自由,如数家珍,以静待动,以不变应万变。
艺考生进入文化课备考阶段应合理分配时间
合理分配时间是科学备考的前提
考前2周为最后一个冲刺阶段,是考生巩固所学知识、查缺补漏、强化重点、综合提升的时间段。要想在剩下不多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提高文化课成绩,必须做到“稳、准、狠”。具体说,“稳”是指稳定心态,不骄不躁,稳扎稳打,夯实基础;“准”是指准确掌握考纲,准确定位自己各科的实力水平,找准努力方向;“狠”是指狠下决心,狠下功夫抓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