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戴氏教育高考复读辅导冲刺机构](https://www.cy722.com/upload/202011/259pic.jpg)
从学校集体复习到家里个人复习,从有老师辅导到自行安排进度,环境变了,学习的气氛也变了。怎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形式呢?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是孩子要有一个作息时间表。这时候,有三种情况应该防止。
所谓布局便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成绩水平以及自我定位,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如何在巩固自己的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去弥补劣势学科;如何更大地发挥潜力学科的潜力等等。以此来合理的安排各科的学习时间,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强优优势学科,合理把握尺度 所谓的"强优"即强化优势学科,使强科更强。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是比较扎实的,掌握试题命题规律与做题规律便是强优的保障。对于此类的优势学科,我们需要合理把握一个度,既不能采取完全放弃的策略,又不能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此类优势学科之上。
高三物理复习中要明确的知识与能力
高考是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通俗地说高考从知识、能力、考试策略、心理素质等四个方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1.知识上要求考生有扎实的基本功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和载体。知识的准确掌握,是培养能力的前提。
①深入理解概念、规律,知道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
物理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系列的符号系统(概念)和符号关系系统(规律)。在这个庞大的系统中,准确地理解符号模型的内涵
(包括理解一系列日常用语在物理学领域的特定的含义)。除了物理概念之外,物理学习、解题过程中会遇到一些表述空间、时间、状态、程度等内容的定语、状语、补语或者是从句。这些语言成分在物理学科当中有其特定的物理意义,平时就应该特别注意搜集整理这类词语,提高对物理问题的理解能力。例如物理题中经常出现“恰好分离”这个词组,它的物理含义是两物体间的弹力作用N=0,但位置坐标相同,加速度不同,“相对静止”则是指两个物体的加速度相同、速度也相同,等等。
②将知识结构成网络
只有当学生能够像穿珍珠那样把知识串起来,并编制成网,形成知识体系,才能够比较清楚地了解物理知识的全貌。才可能站得高一些,学会从全局的高度去总揽物理知识。举例来说力学的五大规律是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其中前三个规律描述的是力作用在物体上时,力的作用效果的规律“力的瞬时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力在时间上的积累效果是使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力在空间上的积累效果是使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用这三个基本规律就可以把力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关系从各个侧面概括清楚。动能定理、动量定理描述的都是过程与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具体说来过程量之和等于状态变化量之差。
③搞清模型与规律的关系问题
中学阶段学习运用规律解决可以解决的问题。高考中考生所面对的所有问题都是早已被验证是正确的。学生要做的工作:一是将具体的问题转化成一个模型;二是将这个模型所遵循的所有规律都找出来。由于高中阶段规律学习是分阶段的,所以模型所对应的规律不是一次完成的。高考复习中应该对模型所遵循的规律加以整理,以便得心应手地运动这些规律。例如匀变速直线运动所遵循的规律是:运动学公式(五个)、牛顿运动定律(三个)、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如果转换研究对象(以物体+地球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匀变速直线运动还可能遵守机械能守恒定律。
每年高考前夕,网上总会有一些屡被证明为虚假的高考旧新闻、旧消息再次被传播,误导考生和公众。为此,教育部门和网信部门、公安机关梳理汇总了历年来“冷饭热炒”频率最高的高考假新闻、假信息,并提醒广大网民这些谣言的背后都是不法商家、网站甚至惯犯精心设计的骗局。三部门特别提醒考生和家长明辨谣言,谨防上当受骗,希望各网站不为谣言提供平台,希望网民不信谣、不传谣。
思路暂塞,学会变通。考试时,熟知的知识、方法突然想不起来,这时要学会变通。一是换个角度或思路,从与题目有关的项目开始回想;二是利用本卷中其他题目中的信息;三是暂时放弃,换另一道题做,等情绪稳定、思路清晰时,再回过头来做,可能有意外的收获。
注意检查,减少失误。争取有一定的时间检查答卷,主要是检查题目是否遗漏,是否弄错了题意,是否抄错了什么,尽量减少失误。对一些“疑似”答案,尤其要注意检查――可以对思路检查,对步骤检查,对结果检查,对试题要求检查等。厦门一中校长、特级教师 任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