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平时要养成好的书写习惯,因为答数学大题时必须要把步骤写得很清晰,才能拿到各步骤的分数。许多考生注重练而不注重看,这是一个误区。小鹿认为,数学复习,做题练习固然重要,但切忌只练不看,扎扎实实地看教材,教材上的概念要读几遍,该背的一定要背。
2020年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小说开头段的作用
1. 设疑(悬念式)开头的作用: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 写景式开头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的心情,④为情节的发展做铺垫,⑤暗示故事结局。
四、小说中间段的作用
1. 结构上起过渡、承上启下:要求分析如何承上,如何启下。
2. 表达上起衬托、对比、铺垫。如果描写的物象是次要物象,且与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作用就是正面烘托、衬托、铺垫;如果描写的物象不一样,意境或情感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对比。
3. 内容上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五、小说结尾段的作用
1. 出人意料的结局:①从结构安排上看,能使平淡的故事凸起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
2. 令人伤感的结局: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 令人欢喜的结局: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从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突显出美好的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
4. 留下空白的结局:耐人寻味,留下“空白”,让读者进行想象,进行艺术再创造。
小说的艺术技巧
一、情节叙述手法
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
①第一人称:叙述亲切、真实、自然、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②第二人称:拉近叙述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强小说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③第三人称: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觉的约束,相对自由,能较直接的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叙述方式
①顺序:按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顺序来写,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便于读者了解所叙来龙去脉,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
②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你一定要知道:高考的本质,是一次选拔性考试,是为大学选拔人才。无论是全国卷,还是独立命题,高考命题专家多数为大学教师,一部分是中学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大学教师在命题工作中起着至为关键的主导作用!
高三的联系题和试卷时要高出高一高二的一倍多的,大家最好是为自己整理一个错题本,因为很多题型都是比较典型的,整理错题本可以让自己积累很多实际情况,考前翻看错题本记住自己的错误,这种方法是很有效的。最好是每个科目都建立一个错题本,长时间的日积月累再加上考前的翻看最后是能收获很多知识点的。
切断一切不必要的干扰大家都知道上学不能带手机,可尽管这样也依然有不少人选择偷偷带,可是学生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对现在的人来说,手机已经重要到能够成为“身体的一部分”了,如果你带手机进入校园或是在家学习的时候把手机放在旁边,你会不自觉地去拿起它看一看,或者有消息铃声响起的时候你也会忍不住去查看别人发了什么,这一看可能就会耗掉五分钟、十分钟甚至更久的时间。如果你在学校的时候携带手机,可能老师一不在你就会忍不住看两眼,或是晚自习跟朋友一起开黑?所以大家根本没有必要冒着被没收的风险在学校带手机,就算你自己觉得好像没有影响,但事实上手机的确在无形中牵绊着你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