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应储备一定的、新颖、时鲜、典型的人与事等写作素材,还有名人名言、谚语、熟语等理论支撑的材料。每天花半小时看看报纸或是中央电视台的联播、焦点访谈等。

高考对文科学生要进行文科综合考试,对理科学生要进行理科综合考试。不少考生误解为,前者就是考核文科的综合能力,后者就是考核理科的综合能力,综合和分析是割裂开的。
其实不然。综合和分析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没有综合就没有分析,综合又需要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历年都有考生过于看重对综合能力的考核,而忽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过多钻研学科之间的综合题目,而忽视单科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分析,造成高考失利。
2020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规划
函数曲线其实是中心对称图形。
它有一个对称中心,求法为二阶导后导数为0,根x即为中心横坐标,纵坐标可以用x带入原函数界定。另外,必有唯一一条过该中心的直线与两旁相切。
8 . 常用数列bn=n×(2²n)求和Sn=(n-1)×(2²(n+1))+2
前面减去一个1,后面加一个,再整体加一个2
9 . 适用于标准方程(焦点在x轴)爆强公式
k椭=-{(b²)xo}/{(a²)yo}k双={(b²)xo}/{(a²)yo}k抛=p/yo
注:(xo,yo)均为直线过圆锥曲线所截段的中点。
10 . 强烈推荐一个两直线垂直或平行的必杀技
已知直线L1:a1x+b1y+c1=0直线L2:a2x+b2y+c2=0若它们垂直:(充要条件)a1a2+b1b2=0;若它们平行:(充要条件)a1b2=a2b1且a1c2≠a2c1[这个条件为了防止两直线重合)
注:以上两公式避免了斜率是否存在的麻烦,直接必杀!
11 . 经典中的经典
相信邻项相消大家都知道。下面看隔项相消:对于Sn=1/(1×3)+1/(2×4)+1/(3×5)+…+1/[n(n+2)]=1/2[1+1/2-1/(n+1)-1/(n+2)]
注:隔项相加保留四项,即首两项,尾两项。自己把式子写在草稿纸上,那样看起来会很清爽以及整洁!
12 . 爆强△面积公式
S=1/2∣mq-np∣其中向量AB=(m,n),向量BC=(p,q)
注:这个公式可以解决已知三角形三点坐标求面积的问题
13 . 你知道吗?空间立体几何中:以下命题均错
(1)空间中不同三点确定一个平面(2)垂直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3)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无数条直线垂直,则直线垂直平面(5)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棱柱(6)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都是棱锥
注:对初中生不适用。
14 . 一个小知识点
所有棱长均相等的棱锥可以是三、四、五棱锥。
15 . 求f(x)=∣x-1∣+∣x-2∣+∣x-3∣+…+∣x-n∣(n为正整数)的最小值
答案为:当n为奇数,最小值为(n²-1)/4,在x=(n+1)/2时取到;
高三物理教案 光电效应
根据动能定理,有:
(2)光电效应实验规律
① 光电流与光强的关系:饱和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② 截止频率νc ----极限频率,对于每种金属材料,都相应的有一确定的截止频率νc ,当入射光频率ν>νc 时,电子才能逸出金属表面;当入射光频率ν <νc时,无论光强多大也无电子逸出金属表面。
③ 光电效应是瞬时的。从光开始照射到光电子逸出所需时间<10-9s。
3、光电效应解释中的疑难
经典理论无法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结果。
经典理论认为,按照经典电磁理论,入射光的光强越大,光波的电场强度的振幅也越大,作用在金属中电子上的力也就越大,光电子逸出的能量也应该越大。也就是说,光电子的能量应该随着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应该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更不应该有什么截止频率。
光电效应实验表明:饱和电流不仅与光强有关而且与频率有关,光电子初动能也与频率有关。只要频率高于极限频率,即使光强很弱也有光电流;频率低于极限频率时,无论光强再大也没有光电流。
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而经典认为光能量分布在波面上,吸收能量要时间,即需能量的积累过程。
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爱因斯坦在能量子假说的基础上提出光子理论,提出了光量子假设。
4、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设
(1)内容
光不仅在发射和吸收时以能量为hν的微粒形式出现,而且在空间传播时也是如此。也就是说,频率为ν 的光是由大量能量为 E =hν的光子组成的粒子流,这些光子沿光的传播方向以光速 c 运动。
(2)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在光电效应中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了光子的能量,一部分消耗在电子逸出功W0,另一部分变为光电子逸出后的动能 Ek 。由能量守恒可得出:
W0为电子逸出金属表面所需做的功,称为逸出功。Wk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3)爱因斯坦对光电效应的解释
①光强大,光子数多,释放的光电子也多,所以光电流也大。
②电子只要吸收一个光子就可以从金属表面逸出,所以不需时间的累积。
③从方程可以看出光电子初动能和照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
④从光电效应方程中,当初动能为零时,可得极限频率:
爱因斯坦光子假说圆满解释了光电效应,但当时并未被物理学家们广泛承认,因为它完全违背了光的波动理论。
高考2020语文100天冲刺: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白话文用动词“是”联系判断句中两部分,而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主要特点是不用判断词,而以主语谓语直接相续。文言文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
1.用助词“者”和“也”配合表示判断。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夫战,勇气也。粟者,民之所种。
2.在主谓间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例如: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梁父即楚将项燕。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⑤环滁皆山也。⑥臣本布衣。“乃”“则”“即”有“就是”之意。
3.动词“为”和判断词“是”表示判断。例如:①此为何若人?②问今是何世?
4.“者”也”都不用,完全凭句意去判断。例如刘备,天下袅雄。
5.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例如:视之,非字而画。
二、被动句
在动词作谓语的句子里,主语不是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施动者,而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叫被动句。常见的文言被动句有以下几种:
1.在动词谓语后边也用介词“于”,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例如:①而君幸于赵王。②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介词“为”引出动作行为主动者或配合“所”字一起使用,例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在动词前边用“见”作为被动标志,例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又可以再在动词后边用介词“于”引出动作行为主动者,例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在动词前边用“受”,同时在动词后边用介词“于”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例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5.在动词前边用介词“被”作为标志,例如: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或者配合介词“于”引出行为主动者,例如:燕以万乘之国被围于赵。
三、倒装句
(一)宾语前置句
在古代汉语里,宾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一样,一般都在动词(或介词)的后面,但为了强调宾语,在一定条件下,就把它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高考英语完形填空的答题技巧
巧用排除法解题:在有些情况下,考生如果不能很有把握地直接得出某一道题的答案,可以把排除法和词汇、语法分析结合起来运用,缩小选择的范围,提高正确率。如:
The woman looked carefully at me ___5___ through her glasses, and then questioned me in a low voice.
A. as usual B. for a while C. in a minute D. once again
【解析】这篇文章讲述的是没有工作经验的作者找到工作的故事。此题的解题关键词是carefully,既然是“认真地看”,就不会是in a minute (立刻、马上);既然互不相识,作者也未曾去找过工作,不会是as usual(像往常一样);前面没说已经打量过作者一次了,所以用once again(再一次)是不合理的。所以,答案只能是B.
在这个世界上,读书是成本最低,收效最大的投资,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同学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哦!感谢大家对成都戴氏教育精品堂学校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为同学们带来更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