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高三复读辅导培训学校联系电话](https://www.cy722.com/upload/202011/564pic.jpg)
艺考生高考复习要有“全局观”
这个全局观主要是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在复习时间的把控上要有全局观,艺考们一定要把高考前的这段时间进行细分,并结合复习进度制定出科学的复习计划,只有这样才能使艺考生们在高考前的这段时间内把主要知识点和考试要点都过一遍,从而避免浪费时间和复习进度完不成的情况出现;另外,全局观还包括艺考生们一定要对考试科目的知识体系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并且根据考试大纲将考试重点、难点、易提分部分进行筛选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使艺考生们更合理的安排复习时间,并且对于短时间内无法实现较大提升的知识点进行大胆取舍,并对重点部分进行针对性练习;最后,全局观还包括对意向院校高考要求的把握,由于时间紧迫,所以艺考生们在高考前的复习都应当有的放矢,针对所报院校的高考要求进行针对性练习,比如有的艺术院校对英语分数有硬性规定,艺考生们就应当更加注重英语科目的复习。
高三首轮复习按时间大致为:9月上旬—3月初,这个时期也是我们高三学习阶段的基础能力过关时期,下面给同学们带来几个关于学习的好方法和不曾被我们注意的一些坏习惯,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规划高三的学习生活。回归课本,摸清脉络这个阶段主要是用于高中三年全部课程的回顾。这时候希望大家在回顾的过程中能够找到自己知识遗漏的部分。这个阶段相当的冗长,最主要还是回归课本。无论如何,高考绝大部分内容都是贴近课本的。高考试题的80%是基础知识,20%是稍难点的综合题,掌握好基础,就能上一个比较不错的大学。因此高三前期,还是希望同学们实实在在先将课本弄懂。弄懂课本不是光记住结论,而是要通读。比如理科全部的原理要弄清、语文课文内标注的字词句摘抄、英语课文至少要念得通顺、文史类知识主线及同类型知识要素要学会整理等。注意,第一轮复习十分重要,大家千万不要埋头做题,而是先看课本,再“精”做题目。
高考数学:抓住这6大类型题
一、三角函数题
注意归一公式、诱导公式的正确性(转化成同名同角三角函数时,套用归一公式、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时,很容易因为粗心,导致错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二、数列题
1.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时,最后下结论时要写上以谁为首项,谁为公差(公比)的等差(等比)数列;
2.最后一问证明不等式成立时,如果一端是常数,另一端是含有n的式子时,一般考虑用放缩法;如果两端都是含n的式子,一般考虑数学归纳法(用数学归纳法时,当n=k+1时,一定利用上n=k时的假设,否则不正确。利用上假设后,如何把当前的式子转化到目标式子,一般进行适当的放缩,这一点是有难度的。简洁的方法是,用当前的式子减去目标式子,看符号,得到目标式子,下结论时一定写上综上:由①②得证;
3.证明不等式时,有时构造函数,利用函数单调性很简单(所以要有构造函数的意识)。
三、立体几何题
1.证明线面位置关系,一般不需要去建系,更简单;
2.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二面角、存在性问题、几何体的高、表面积、体积等问题时,最好要建系;
3.注意向量所成的角的余弦值(范围)与所求角的余弦值(范围)的关系(符号问题、钝角、锐角问题)。
四、概率问题
1.搞清随机试验包含的所有基本事件和所求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2.搞清是什么概率模型,套用哪个公式;
3.记准均值、方差、标准差公式;
4.求概率时,正难则反(根据p1+p2+...+pn=1);
5.注意计数时利用列举、树图等基本方法;
6.注意放回抽样,不放回抽样;
7.注意“零散的”的知识点(茎叶图,频率分布直方图、分层抽样等)在大题中的渗透;
8.注意条件概率公式;
9.注意平均分组、不完全平均分组问题。
五、圆锥曲线问题
1.注意求轨迹方程时,从三种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着想,椭圆考得最多,方法上有直接法、定义法、交轨法、参数法、待定系数法;
2.注意直线的设法(法1分有斜率,没斜率;法2设x=my+b(斜率不为零时),知道弦中点时,往往用点差法);注意判别式;注意韦达定理;注意弦长公式;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等等;
3.战术上整体思路要保7分,争9分,想12分。
艺考生文化课复习方法及志愿填报技巧
专业课成绩不好,努力学习文化课可报考普通文理类专业:艺术生志愿填报时可以兼报普通文理类专业,这一点是艺术生的优势,如果最后所考的专业成绩都不理想,通过2、3个月的努力,利用文化课考取一所三本类、专科类院校也不算难,前年有一位山东艺术考生,专业合格证一张没拿到,最后文化课过了二本线,照样被大学录取。文化课虽说是一种对所学知识量的积累,但是也有科学的方法和技巧,重基础、抓重点,结合老师意见制定复习计划,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报考普通文理类专业还是值得冲一冲的。
从近几年的考试情况看,多数题目都来自课文,剩下的也是些广为流传的名句,生、偏、难、冷、涩的所谓名句被考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复习时应该以教材为重点,将课文中的名句、名篇牢牢掌握,在此基础上再做适当的扩展。切忌贪多求全。贪多嚼不烂,结果呢,说起来什么都知道,一落笔却老是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