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学生都梦想着设计自己的理想房间。在高年级同学学习了面积和体积的知识以后可以安排这样的作业:在既定的预算和面积、空间体积下设计自己的房间。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要考虑家具的尺寸、摆放位置,还要选择地板遮盖物,粉刷墙壁和天花板的涂料,空调和供热设备等。学生们兴趣盎然,在设计好图纸后到建材市场咨询各种价格,在网上搜寻各种家具的样式、尺寸、价格,考虑性价比、美观、实用等问题,将已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又要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又从中了解了社会。
家长应该多以鼓励的话来安慰孩子,激励孩子。一句赞美的话要比一百句批评的话更有效。不要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要多拿自己的孩子的现在和过去比,看到孩子的进步,鼓励她去取得更大的进步。
所请家教不仅要了解其知识是否丰富,更要了解其是否拥有爱心和良好的品质。家教在教孩子时,不但是在教知识,同时也是在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的思想性格的形成。
偷懒实际上是指寻找更好的方法。这里只适用于理科。当遇到一道十分复杂的题目时,不要急于往下做,不要用麻烦的方法解决。花点时间想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这样不仅节省了你解这道题的时间,也提高了你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作用。女生学理科不好很大的原因就是不懂得偷懒。
2017高考化学复习方法,化学知识点有哪些呢?
1、误认为有机物均易燃烧。如四氯化碳不易燃烧,而且是高效灭火剂。
2、误认为二氯甲烷有两种结构。因为甲烷不是平面结构而是正四面体结构,故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
3、误认为碳原子数超过4的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新戊烷是例外,沸点9.5℃,气体。
4、误认为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去除甲烷中的乙烯。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后产生二氧化碳,故不能达到除杂目的,必须再用碱石灰处理。
5、误认为双键键能小,不稳定,易断裂。其实是双键中只有一个键符合上述条件。
6、误认为聚乙烯是纯净物。聚乙烯是混合物,因为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定。
7、误认为乙炔与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速率比乙烯快。大量事实说明乙炔使它们褪色的速度比乙烯慢得多。
8、误认为甲烷和氯气在光照下能发生取代反应,故苯与氯气在光照(紫外线)条件下也能发生取代。苯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的是加成反应,生成六氯环己烷。
9、误认为苯和溴水不反应,故两者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虽然二者不反应,但苯能萃取水中的溴,故看到水层颜色变浅或褪去,而苯层变为橙红色。
10、误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除去苯中的甲苯。甲苯被氧化成苯甲酸,而苯甲酸易溶于苯,仍难分离。应再用氢氧化钠溶液使苯甲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钠,然后分液。
11、误认为石油分馏后得到的馏分为纯净物。分馏产物是一定沸点范围内的馏分,因为混合物。
12、误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区分直馏汽油和裂化汽油。直馏汽油中含有较多的苯的同系物;两者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鉴别。
13、误认为卤代烃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
14、误认为烃基和羟基相连的有机物一定是醇类。苯酚是酚类。
15、误认为乙醇是液体,而苯酚是固体,苯酚不与金属钠反应。固体苯酚虽不与钠反应,但将苯酚熔化,即可与钠反应,且比乙醇和钠反应更剧烈。
16、误认为苯酚酸性比碳酸弱,故苯酚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苯酚的电离程度虽比碳酸小,但却比碳酸氢根离子大,所以由复分解规律可知:苯酚和碳酸钠溶液能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