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高分,不放松,要自学高中课程
“我是从同学的QQ空间看到说‘状元’这事的,也没啥好兴奋的。”1999年11月出生的汪睿昕是个瘦瘦高高的男孩,一脸文静,眼神里闪烁着灵气。对于考出来的高分,汪睿昕看得很淡然,“既有勤奋,也有运气的成分。”谈到学习心得,汪睿昕说,45中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我平时就是把老师布置的任务一丝不苟完成,做好这些,然后就出了成绩。”中考结束,汪睿昕也没有放松自己,“我先把高中的课程看看。没有报培训班,就是自己看。大家都会提前学,我自然也要看。”
爱足球,不踢球,初三整年没看球
对于各门课程,汪睿昕没有什么特别的偏好,“我都差不多喜欢。”唯一让这位班上的学习委员犯难的,可能只有体育了。班主任胡金霞老师告诉记者,刚刚进中学的时候,学校考了一次跑步,结果汪睿昕跟一些学生一样,得了零分。“但他很上进,自己去努力,你看,这次中考,他体育得了满分。”虽然体育拿了满分,但汪睿昕仍然自认在体育上“没有天赋”、“比较薄弱”。
但他却很喜欢足球。昨天接受采访之前,他还在学校旁边的报刊亭,买了一本最新的足球杂志。“我最喜欢的球队是巴塞罗那,最喜欢的球星是梅西。前两天,我就看了美洲杯的直播,梅西的阿根廷对阵哥伦比亚,他赢了。”爱看球,但“没有天赋”的汪睿昕很少踢球,“没什么机会,其实到初三后,我这一年都没怎么看足球。”
在学习之余,汪睿昕有时候也会听听音乐,放松一下神经,就是随便听,“也讲不上来更喜欢哪些风格。”
好学霸,讲义气,为同桌定制习题
在老师眼里,汪睿昕是标准的学霸。合肥45中九(7)班班主任胡金霞说,汪睿昕很上进,喜欢学习,而且会学。汪睿昕给胡金霞最深刻的印象,是思维有时候甚至能跑在老师前面。“他有时候甚至会预知老师的下一个提问,然后帮你提出来,这让我挺吃惊的。”
汪睿昕不仅自己学,还带着别的同学一起学,这让胡金霞挺感动,“他很善良。”胡金霞说,汪睿昕在班上虽然低调,但是人缘很好,不少同学都很欣赏佩服他,“他也经常给其他同学帮助,为了帮助同桌学习,他甚至自己出题目给同桌,这挺不容易的。”
对于弟子拿到状元,胡金霞说自己并不惊讶,“他本身就有这样的实力,当然也有运气成分。”胡金霞也告诉汪睿昕,这一次虽然考了第一,但并不表示你就是最好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告诉他要有平常心,不要背负压力。”
早预习,勤听讲,很少会熬夜苦读
父亲是一名助理工程师,母亲则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母亲徐芳告诉记者,汪睿昕在中学里基本没有熬过夜,“一般都是九点多完成功课,十点睡觉,最迟十点半肯定睡觉。”在徐芳看来,懂事的汪睿昕从小就养成了不错的学习习惯,“在小学,我都是要求他在学校里就把作业完成,回家后可以读读课外书,看看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我们给他讲讲故事。”徐芳说,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汪睿昕就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先自己看一遍,哪些懂的,哪些不懂的,自己先在书上勾出来。”有的学生预习后,在课堂上听课就不认真,“我要求他,一定要认真听课,即使已经懂的也要听。
“积累和运用”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积累记诵优秀古诗文。初三学生可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有意识地识记一些古诗文。在识记古诗文时,应该强化如下四个环节:1.领悟含义。对背诵的诗文,要领悟其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要真正弄懂。2.圈点强记。对诗文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注意,重点把握。3.边诵边写。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写出上下句或句中的关键字,以防“口是手非”。4.规范书写。
主线复习进度未能紧跟老师的复习战略:在初三总复习中,完全撇开老师的复习安排独立搞自己的复习计划是最容易多走弯路步入歧路的短视行为,这方面惨重失败的教训是屡见不鲜的。就连自学能力及强思维素质扎实全面的中高考状元们以亲身的教训再三告诫同学们:自己的复习小计划一定要服从老师的大计划,千万不要甩开老师另搞自己的一套。
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知识点总结: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质分子来构成,无规则运动永不停。相互作用引和斥,三点内容要记清。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相接触,彼此深入对方中,固液气间都扩散,气体扩散速最快。3、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4、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小。热传递:外界向物体传热,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向外界传热,物体的内能减小。5、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6、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转移量,单位是焦耳。
常见考法:这部分知识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以北京市为例,在近三年的中考中,考察这部分知识的考题共出了5道。在题型分布上,出了三道选择题,一道填空题,一道实验题。在知识点分布上,连续三年的选择题都考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这一知识点,除此之外,04年出了一道考察“分子引力”的实验题(1分),06年出了一道考察“扩散现象”的填空题。在难易分布上,所有的考题都属于容易档次。可以推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这一知识点在今年的中考中依旧会是重点考察的知识点。
初三地理学习方法:组织中心问题谈话法
有些教师在复习时,只是简单对教材进行重述,这样学生便会觉得枯燥泛味,失去学习兴趣。如果教师把需要复习的全部内容,提出几个“中心”,围绕“中心”组织成若干问题,在复习时分别向学生提出来,可采用谈话式或讨论式的方式,学生自己来复习地理知识,来加强自身的地理技能。这样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使学生获得比较完整、系统的地理知识。比如:在复习世界地理各个大洲、地区的气候时,可组织中心问题——“各大洲、地区的气候分布”,在这个大中心问题之下,又可以提出若干个小问题,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在世界的分布”等等,无论哪一个问题一提出来,学生都会马上在头脑中回忆,然后让学生讨论或者发言,最后教师作总结——“亚欧大陆内部由于距离海洋远,北美大陆内部由于受到地形东西两方面高山和中部为平原地形的综合影响,使得极地寒冷气流和南方墨西哥湾暖流都可以长驱直入北上南下,导致温差大,加上纬度因素方面的原因,就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复习时还可以组织许多中心问题,如:“地中海气候在世界的分布”,“我国的河流为什么大多数都是自西向东流”,“当你到大自然中去开阔眼界时,迷了路怎么办”,“世界之最”,“世界的国家”——又可以分为〖“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与民族”、“经济”等小问题〗—等等。这种复习方法,打乱了教材的编排顺序,可以防止学生学知识不能“搬家”的现象,而且学生的印象深,又是师生双边共同完成且生动活泼,加上复习时间经济,只是这种复习方法对教师提出的要求高,所精心组织的中心问题要连贯起来,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效果才会大大超过对教材的重述!
在这个世界上,读书是成本最低,收效最大的投资,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同学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哦!感谢大家对成都戴氏教育精品堂学校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为同学们带来更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