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小学奥数辅导教材中对此类问题的通用解法是用算术方法求出每个单位时间草的变化量等于多少头牛的吃草量,再求出原有草的量等于多少头牛的吃草量,从而得出答案。这种方法在数量之间的关系换算上较麻烦,一旦题目增加难度,或与工程问题结合,转成进水排水问题,常常使人找不到解题的正确思路。如果用方程思想求解此类问题,思路可以清晰,步骤也可以明确,并形成一个通用的方法。
听说往年中考网开的班都是六次课学完初一,今年为什么延长了两次?答:这次我们安排八次课来学习初一知识,主要是在综合了往年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实现两个目的:一是,在往年的基础上,更加全面的覆盖初一的各个知识点;二是,在往年教学目标要求基本掌握初一的各知识点的基础上,适当的提高教学的深度,使孩子能够掌握中等难度的题目。为今后进入中学的实验班或龙班打下基础。
7月14日,五城区及成都高新区、成都天府新区纳入中心城区的区域(以下简称“中心城区”)举行了小升初划片随机派位,该批次共有34441人确定了学位。至此,成都中心城区符合条件的小学毕业生已全部确定初中学位。市招考办提醒学生和家长,请7月14日确定学位的学生家长于7月21日前到录取学校办理报到手续。
锦江区:分为4个片区进行划片
应安排初一入学的小学毕业生共5139名,扣除前三批录取的学生1109名,第四批还有4030名需要安排学位,其中,直接划片入学的学生808名,划片随机派位安排学位3107名,居住地跨行政区域变更的随迁子女统筹安排115名。
金牛区:分为7个片区进行划片
应安排初一入学的小学毕业生共7555,扣除前三批录取的学生1158名,第四批还有6397名需要安排学位,其中,直接划片入学的学生2473名,划片随机派位安排学位3803名,居住地跨行政区域变更的随迁子女统筹安排121名。
1.模型归类
做过一定量的物理题目之后,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思考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按物理模型进行分类,用一套方法解一类题目。例如宏观的行星运动和微观的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都属于匀速圆周运动,关键都是找出什么力提供了向心力;此外还有杠杆类的题目,要想象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况,还有关于汽车启动问题的考虑方法其实同样适用于起重机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题目,能够判断出物理模型,将方法对号入座,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2.解题规范
高考越来越重视解题规范,体现在物理学科中就是文字说明。解一道题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须标明步骤,说明用的是什么定理,为什么能用这个定理,有时还需要说明物体在特殊时刻的特殊状态。这样既让老师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还方便检查,最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在分步骤评分的评分标准中少丢几分。
3.大胆猜想
物理题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况,几乎都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释,所以当看到一道题目的背景很陌生时,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压轴题,不要慌了手脚。在最后的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要保持沉着冷静,根据给出的物理量和物理关系,把有关的公式都列出来,大胆地猜想磁场的势能与重力场的势能是怎样复合的,取最值的情况是怎样的,充分利用图像提供的变化规律和数据,在没有完全理解题目的情况下多得几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4.知识分层
通常进入高三后,老师一定会帮我们梳理知识结构,物理的知识不单纯是按板块分的,更重要是按层次分的。比如,力学知识从基础到最高级可以这样分:物体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公式,牛顿三大定律(尤其是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越高级的知识越具有一般性,通常高考中关于力学、电学、能量转化的综合性问题,需要用到各个层次的知识。这也提醒我们,当遇到一道大题做不出或过程繁杂时,不妨换个层次考虑问题。
5.观察生活
物理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很多最基本的认识可以通过自己平时对生活的细致观察逐渐积累起来,而这些生活中的常识、现象会经常在题目中出现,丰富的生活经验会在你不经意间发挥作用。比如,你仔细体会过坐电梯在加速减速时的压力变化吗?这对你理解视重、超重、失重这些概念很有帮助。你考虑过自行车的主动轮和从动轮的区别吗?你观察过发廊门口的旋转灯柱吗?你尝试过把杯子倒扣在水里观察杯内外水面的变化吗?我觉得物理学习也需要一种感觉,这就是凭经验积累起的直觉。
高质量完成作业:把每一次作业当作考试对待,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不轻易求助别人。认真预习和复习功课:许多小学生并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在中学开学的第一周,要有意识地养成预习、复习功课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