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何在家自学语文?
不少家长留言:孩子如何高效居家学习?不要担心!
今天,广东顺德碧桂园实验学校总校长陈钱林,他将通过多年从教经验以及家庭教育研究经验给出他的建议。
各位家长、老师快来看:居家学习,怎样引导孩子高效搞定
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吧!
-语文-
很多人认为,语文学习就是遣词造句、背诵课文。不错,这方面确实可以自学,但仅是如此,就过于局限了。最好的语文学习,应该基于大语文的视野,从听、说、读、写着眼,长期积累,这样才能给孩子打下坚实的语文功底。
幼儿阶段,抓听与说
孩子听故事,听电视节目的对话,听家长说话,这些看起来很平常的事,背后是能力培养的学问。听得专注,这是注意力;听完能清楚复述,这是概括能力。
你取得优异的数学成绩是归功于“题海战术”,那么在下学期,你可以尝试一下多做一些偏题和难题,逐渐从题海战术的数学思想中走出来,让自己的知识面变得更宽一些,这样你就可以在以后的考试或一些数学竞赛中轻松过关斩将,所向披靡了。但是也不要完全都进行偏、难题的练习,而降低对一般习题的重视度,这样会对你做题的思想熟练程度和速度大打折扣,毕竟无论是考试或竞赛,一般性习题还是占大部分比重的。所以,从下半学期开始,你要在不断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大对一些生疏题目类型的重视,不断的进行学习方法的改进。
期末考试常用的复习方法
1及时复习
人们对于刚学过的东西,总是一开始忘得快,过一段时间就逐渐减慢。每天从学校回来都学了一些新东西,要先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复习之后再做作业。
每天晚上睡觉前想一想:“我今天都学了什么!”然后在头脑里把这些东西过一遍。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让家长来提问,比如“今天的语文课都学了什么?”孩子回答后,再进一步询问。
比如孩子说学了两个生字,就可以说:“这两个字是怎么写的,写给妈妈看好吗?”孩子不会写的话,就可以鼓励他再去看看书,然后写出来。如果不及时复习,时间一长孩子就忘记了,许多内容最后集中到一小段时间复习,效果自然不好。
2分散复习
如果有60分钟的复习内容,您是让孩子一下子复习完呢?还是分成几段间隔复习呢?心理学家很早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实验,实验的结果表明:分散复习要比长时间的集中复习效果好。
对于孩子来说,其身心发育的特点也要求采用分散复习的方式。所以,您不妨让孩子每次复习20分钟。中间休息之后再复习,这样孩子就不会疲劳,复习的效果也会更好。
不懂的问题,经过独立思考(包括运用参考资料)后,仍然得不到解决时,可以请教老师、家长、同学或其他人。
结合课前自学,做一些自选的练习题,或进行一些必要而又可能做到的某种实际操作、现场观察、调查研究等,以丰富感性知识,加深对新教材的理解。
新教材与学过的教材是连续的,新知识是建立在对旧知识的深透理解的基础上的,课前自学若发现与新课相关的旧知识掌握不牢时,一定要回过头去把有关的旧课弄懂。
做好自学笔记。
说起小学语文学习习惯,首先当然是预习啦!预习是指孩子在老师课堂教学钱自己先行自学教材,尝试通过自己的理解来熟悉接下来课堂的知识点,这是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也是听好课的前提
通过课前预习,孩子可以自己总结知识点,找到难点所在,通过自己的理解先尝试解决消化,如果很难,我们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教学和解答,让我们更快的掌握和消化知识点,这样可以大大加快我们的学习效率哦!
为了培养孩子预习这个小学语文学习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大致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引导:
第一,浏览教材,了解框架。
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孩子了解到,要达到这一目的,并非一定要对新教材的每一字、每一句都精研细读,我们只需浏览教材醒目的字句和每段的首尾概括句。这样,孩子在几分钟内就可将这一工作完成。
第二、联系旧知,质疑设问。
知识是一个系统,各自之间并非独立的,我们要让孩子了解到,新旧知识间总是有联系的,系统化的思维养成也是小学语文学习习惯中重要的一环。因而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新知识的时候,可以将相关联的旧知识进行联想、回忆。对新知识以及新旧知识的联系处,要大胆地质疑,提出问题。
第三、查阅资料,思考讨论。
发现问题后应积极解决问题,当然这也是重要的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哦。
孩子能够在课前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首先需要老师教给学生利用工具书或是网络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字典就是工具书的一种,查阅工具书能解决预习时遇到的字词读音及意义上的问题。
当然,现在网络知识更是丰富多彩,也能更加便利的找到我们想要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