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若属于多情善感之辈,则可以让情感的溪流汩汩的流淌到一个个方格内,以一篇动人心弦的散文去“打动阅卷人的心”;你若长于想象,则可以天马行空、叱咤风云,创作一篇引人入胜的幻想小说或想象作文;你若平时就爱发议论,析事论人一针见血,大可在几十分钟内完成一篇漂亮的议论文或杂文。总之,你必须扬长避短!
需要强调的是对规范性要有正确的理解。“规范性”我以为有三层意思,一指审题立意的规范,具体指不要立足于标新立异,而应该依照社会的主体思想确立文章的主题;二指语言表述的规范,切忌出现“文白夹杂”和“中英对照”以及“港台腔”的语体;三是指文章结构层次的规范,讲求思路推进的有序性和文章整体构思的完整性。部分学生对“规范性”有不正确的理解,常常视其为“八股式”的束缚,这显然是认识上的不够理性、也很不科学的一种偏颇。

关注时事莫畏新
政治学科的考试说明一直把“年度国内外重大时事,党和政府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列入考试范围。地理的高考题中也会或显性或隐性地结合一些时事热点考查地理基本原理规律。历史也要求学生适当关注史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应对这类貌似新颖的题目首要还是基础知识要过关,但是也不妨在平时多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如“一带一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避免在考场上束手无策。
同时,课下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后,自己要阅读做过的练习题和错题,总结出有助得分的规律,然后自己针对缺漏处,补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只要紧扣考试大纲,找好定位,订好计划,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学习方式,同样可以在最后的这段时间,尽最大努力学好文化课。

如果上课走神、思维不活跃从而错过重点难点的讲解,那就需要在课下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补救,这就等于剜肉补疮,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孩子们一走进课堂就得排除一切干扰,集中精力认真听老师讲课,不要错过任何一个知识点。不懂的就做好标记,下课立即找老师补救。
孩子要大考了,吃啊睡啊,父母自然牵肠挂肚,但是,过度关爱和保护,会弄得家里的空气都紧张起来。这种过度紧张的家庭气氛,反会加重孩子的焦虑感,给孩子帮倒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