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问题举一反三
经过一、二轮的复习后,考生基本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要进一步完善已有的知识体系,并以知识体系为线索,再次回归教材里的基础知识,更加全面、准确、系统地把握知识。要全面阅读教材,关注细节,不留知识死角,特别要关注单元、课、框题、目的标题,弄清知识范围,防止知识的缺漏。对于较生疏的知识点一定要多看几遍,消除对知识似是而非的不准确现象。
适当做一些适应性训练,但要精做题,重分析,不搞“题海战术”。尽量精选题目和题型,要善于围绕题目的设问串起相关知识或者相关时政热点的复习,同时,还可变换思路设想同一个问题的其他可能的设问角度,举一反三,做到以点带面的复习效果。题量建议每天控制在12道选择题、一道大题3个小问,大约30分钟。对于主观题,注意答题要规范、语言表达要简洁、准确,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理论表述的完整性和材料分析的准确性。
写作积累与训练。分题材进行回顾、总结,最好各类型的范文能背诵、掌握一两篇。近年来,高考话题贴近考生生活经历和认知水平,为了保证测试公平,多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命题情境的切入点,倾向半开放性写作。同时,民俗文化内容有关的文章越来越多出现在高考语文和英语作文,这是一种命题趋势,大家在复习的时候最好留心下相关题材的文章。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让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是一种命题趋势。考生应着重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法。
高三物理学习:学生总结“三多法”
我曾经听说过一个上海中学生总结的“多理解,多练习,多总结”的“三多法”。我觉得这个方法很能概括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要领。
多理解,就是紧紧抓住预习、听课和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地理解。预习可分为粗读和精读。先粗略看一下所要学的内容,对重要的部分以小标题的方式加以圈注。接着便仔细阅读圈注部分,进行深入理解,即精读。上课时可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解难点,解答疑问。
这样便对知识理解得较全面、透彻。课后进行复习,除了对公式定理进行理解记忆,还要深入理解老师的讲课思路,理解解题的“中心思路”,即抓住例题的知识点对症下药,应用什么定理的公式,使其条理化、程序化。
多练习,既指巩固知识的练习,也指心理素质的“练习”。巩固知识的练习不光是指要认真完成课内习题,还要完成一定量的课外练习。但单纯的“题海战术” 是不可取的,应该有选择地做一些有代表性的题型。基础好的同学还应该做一些综合题和应用题。另外,平日应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培养沉着、自信的心理素质。
多总结,首先要对课堂知识进行详细分类和整理,特别是定理,要深入理解它的内涵、外延、推导、应用范围等,总结出各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其次要对多种题型的解答方法进行分析和概括。还有一种总结也很重要,就是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之后分析自己的错误、弱项,以便日后克服。
给同学们提一份“一二三”的建议:坚定一个目标―――高考语文不拖后腿;分析“两题”―――上海市近年来的春考秋考题和有质量的区考模拟题;落实“三自”―――留给自己一份自信,自己去感悟答题的得失、自己打造好个人的优秀作文素材库。如此下去,当有收获。
学英文的功用有四:读、讲、译、写。我把「读」放在第一位,大致上是根据国内一般情形而定的。对大多数学过英文的人来说,能够读-熟读英文书报杂志、相关资料的人,受益最大。因为英语世界中的出版品不仅种类繁多,水准高的也很多。一个人要想追求较多、较深,甚至较快的知识资讯,不从先进国家的出版品中去发掘是不行的。其次是「讲」,这只有对某些特别需要以语言为沟通工具的人,才显得重要,其情况和「译」与「写」差不多。拿我个人来说,大半生学英文,说、写、讲俱不够格,也受益不多;唯独在「读」这方面,确实获益匪浅,它扩大了我的知识采撷领域;也让我有机会经常接触得到第一流人物的智慧与笔锋。
在这个世界上,读书是成本最低,收效最大的投资,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同学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哦!感谢大家对成都戴氏教育精品堂学校的支持,我们会继续努力为同学们带来更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