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心理健康量表之外,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再细查某一方面的心理状况。比如考生有考试焦虑的表现,我们可以进一步细查,他的考试焦虑究竟来自对考试情景的焦虑,还是来自对家庭压力、学校压力的焦虑,他的身体表现、心理表现如何等等。这样充分了解考生所患焦虑的情况,也可有针对性地解决相应问题。
树立每天就是6月7、8日、每题都是高考题的意识。高三要有好感觉,不痛苦,很充实。不要紧张,只要从现在开始都不得及,努力做出,一定是有回报的。
高三理科拉分,学好物理要做好这几点
刷题注意方法
高中的知识和题特别的多,以模块化的形式刷题,可以帮助我们的理解和做题整理,但是这样对整体把控高中物理各个模块之间的关联帮助不大。
所以我们不但要将他们看为一个个模块,而是要将他们进行联系,这样我们的知识框架便会更加的丰富,我们的逻辑也会更加的明确。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知道从哪个公式开始入手。
高考2020语文100天冲刺: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白话文用动词“是”联系判断句中两部分,而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主要特点是不用判断词,而以主语谓语直接相续。文言文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
1.用助词“者”和“也”配合表示判断。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夫战,勇气也。粟者,民之所种。
2.在主谓间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例如: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梁父即楚将项燕。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⑤环滁皆山也。⑥臣本布衣。“乃”“则”“即”有“就是”之意。
3.动词“为”和判断词“是”表示判断。例如:①此为何若人?②问今是何世?
4.“者”也”都不用,完全凭句意去判断。例如刘备,天下袅雄。
5.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例如:视之,非字而画。
二、被动句
在动词作谓语的句子里,主语不是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施动者,而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叫被动句。常见的文言被动句有以下几种:
1.在动词谓语后边也用介词“于”,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例如:①而君幸于赵王。②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介词“为”引出动作行为主动者或配合“所”字一起使用,例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在动词前边用“见”作为被动标志,例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又可以再在动词后边用介词“于”引出动作行为主动者,例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在动词前边用“受”,同时在动词后边用介词“于”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例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5.在动词前边用介词“被”作为标志,例如: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或者配合介词“于”引出行为主动者,例如:燕以万乘之国被围于赵。
三、倒装句
(一)宾语前置句
在古代汉语里,宾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一样,一般都在动词(或介词)的后面,但为了强调宾语,在一定条件下,就把它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高考生必读——英语复习攻略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试题的难度一般较大。教育部考试中心近年来提出的命题要求和原则是“平稳过渡,紧扣大纲,强调应用”从这两年高考命题的情况看,试卷的各部分内容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且材料的时代感强,信息量大,语言灵活地道,这就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生活常识、文化知识和人文素养。
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发现,凡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都很重视学习的调整,调整包括对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计划、学习方法的调整。通过调整,学习目的明确了,态度端正了,计划合理了,方法科学了,时间的分配和精力的使用恰当了,学习就会不断取得进步,学习成绩自然也就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