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化学重点总结
初中化学复习大纲
1.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3.铜在空气中加热:2Cu+O2加热2CuO。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点燃2Al2O3。
5.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生成2H2O。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
7.硫磺粉在空气中燃烧:S+O2点燃SO2。
8.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C+O2点燃CO2。
9.碳在氧气中的不完全燃烧:2C+O2点燃2CO
(2)化合物与氧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点燃CO2+2H2O。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点燃2CO2+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与2h2+O2通电。
14.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加热2CuO+H2O+CO2
15.加热氯酸钾(加少量二氧化锰):2KClO3 2KCl+3O2 ↑。
16.加热高锰酸钾: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17.碳酸不稳定,分解:H2CO3 H2O+CO2↑。
18.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三。几种氧化还原反应:
19.氢还原氧化铜:H2+氧化铜加热铜+H2O。
20.高温下炭还原氧化铜:C+2Cu 0+CO2↑
21.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高温4Fe+3CO2↑
22.高温下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fe3o 4 3Fe+2co 2↑
2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加热Cu+CO2。
24.高温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 3 2Fe+3CO 2
25.高温下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四氧化三铁
四。简单物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关系
(1)金属单质+酸盐+氢(置换反应)
26.锌和稀硫酸Zn+H2SO4 = ZnSO4+H2↑。
27.铁和稀硫酸Fe+H2SO4 = FeSO4+H2↑。
28.镁和稀硫酸Mg+H2SO4 = MgSO4+H2↑。
29.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锌和稀盐酸Zn+2HCl ZnCl2+H2↑。
31.铁和稀盐酸Fe+2HCl FeCl2+H2↑。
32.镁和稀盐酸Mg+ 2HCl MgCl2+H2↑。
33.铝和稀盐酸2Al+6HCl 2AlCl3+3H2↑。
(2)简单金属+盐(溶液)-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34.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Fe+CuSO4 FeSO4+Cu
35.锌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Zn+CuSO4 ZnSO4+Cu
36.铜与硝酸汞溶液的反应:Cu+Hg(NO3)2 Cu(NO3)2+Hg
(3)碱性氧化物+酸性盐+水
37.氧化铁与稀盐酸的反应:Fe2O3+6HCl 2FeCl3+3H2O
38.氧化铁与稀硫酸的反应:Fe2O3+3H2SO4 Fe2(SO4)3+3H2O
39.氧化铜与稀盐酸的反应:CuO+2HCl CuCl2+H2O
40.氧化铜与稀硫酸的反应:CuO+H2SO4 CuSO4+H2O
41.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MgO+H2SO4 MgSO4+H2O
42.氧化钙与稀盐酸的反应:CaO+2HCl CaCl2+H2O
(4)酸性氧化物+碱性盐+水
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2NaOH+CO2 Na2CO3+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SO2 Na2SO3+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SO3 Na2SO4+H2O
46.熟石灰在空气中变质:Ca(OH)2+CO2 CaCO3 ↓+ H2O
47.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SO2 CaSO3 ↓+ H2O
(5)酸+碱-盐+水
48.盐酸与苛性钠反应:HCl+NaOH NaCl +H2O
49.盐酸和氢氧化钾的反应:盐酸+氢氧化钾KCl +H2O
50.盐酸和氢氧化铜的反应:2HCl+Cu(OH)2 CuCl2+2H2O
51.盐酸与氢氧化钙的反应:2HCl+Ca(OH)2 CaCl2+2H2O
52.盐酸与氢氧化铁的反应:3HCl+Fe(OH)3 FeCl3+3H2O
53.用氢氧化铝处理胃酸过多:3HCl+Al(OH)3 AlCl3+3H2O
54.硫酸和烧碱的反应:H2SO4+2NaOH Na2SO4+2H2O
55.硫酸和氢氧化钾的反应:H2SO4+2KOH K2SO4+2H2O
56.硫酸与氢氧化铜的反应:H2SO4+Cu(OH)2 CuSO4+2H2O
57.硫酸与氢氧化铁的反应:3H2SO4+2Fe(OH)3 Fe2(SO4)3+6H2O
58.硝酸与苛性钠的反应:硝酸+氢氧化钠亚硝酸钠+H2O
(6)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59.成都市石与稀盐酸的反应:CaCO3+2HCl CaCl2+H2O+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Na2CO3+2HC12NaCl+H2O+CO2 ↑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MgCO3+2HCl MgCl2+H2O+CO2↑
62.盐酸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HCl+AgNO3 AgCl↓+HNO3
63.硫酸和碳酸钠的反应:Na2CO3+H2SO4 Na2SO4+H2O+CO2↑
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的反应:H2SO4+BaCl2 BaSO4 ↓+ 2HCl
(7)碱+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65.氢氧化钠和硫酸铜:2NaOH+CuSO4 Cu(OH)2↓+Na2SO4
66.氢氧化钠和氯化铁:3NaOH+FeCl3 Fe(OH)3↓+3NaCl
67.氢氧化钠和氯化镁:2NaOH+MgCl2 Mg(OH)2↓+2NaCl
68.氢氧化钠和氯化铜:2NaOH+CuCl2 Cu(OH)2↓+2NaCl
69.氢氧化钙和碳酸钠:Ca(OH)2+Na2CO3 CaCO3↓+ 2NaOH
(8)盐+盐——两种新盐
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NaCl+AgNO3 AgCl↓+NaNO3
71.硫酸钠和氯化钡:Na2SO4+BaCl2 BaSO4↓+2NaCl
动词 (verb的缩写)其他反应:
72.二氧化碳溶于水:CO2+H2O H2CO3
73.生石灰溶于水:CaO+H2O Ca(OH)2
74.氧化钠溶于水:Na2O+H2O 2NaOH
75.三氧化硫溶于水:SO3+H2O H2SO4
76.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4?加热CuSO4+5H2O
77.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4+5H2O CuSO4?5H2O
有这样一个概念: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化学式)
1.基本反应类型:
复合反应:可变
分解反应:一变多。
置换反应:一对一。
双分解反应:交换离子。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正价格):
单价钾、钠、氢和银,
二价钙、镁、钡和锌,
三价金属元素铝;
17.变价氯,
四五氮,四六硫,
有三个或五个磷,两个或四个碳;
一二三铁,
锰267比较特殊。
3.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步骤:
"茶(检)、庄(装)、集、令、收、益(留)、息(熄)"
检查设备的气密性。
“包装”药品并连接设备。
“固定”试管固定在铁架上。
“点”亮酒精灯取暖。
收集气体
“关闭”导管从水面移开。
“关掉”酒精灯,停止加热。
4.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
“一通、两点、三灭、四停、五治”
“一次通过”从氢开始,
“两点”后,点亮酒精灯取暖;
“三灭”实验后,先熄灭酒精灯,
“四停”等到室温才停止引入氢气;
“五治”治理尾气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环境。
5.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氧是正的,氢是负的,氧是氢和两个”:
氧从阳极释放,氢从阴极释放;
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 2。
6.构成地壳的元素:养育子体(氧、硅、铝)
7.原子最外层与离子和化合价的形成之间的关系:
“阳失则阴失,值不变”:
原子最外层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元素化合价为正;原子最外层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元素化合价为负;或者说电子损失数=电荷数=价态。
8.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公式:
需要实心勺子或者纸槽,一个两竖三弹;
最好用镊子固定块,一横两放三慢竖。
液体应该装在一个小瓶里,用手贴上标签,然后倒掉。
读数要与切面平,低边朝下,高边朝下。
滴管滴捏胶头,垂直悬挂,不沾色。
不要不平,不要乱放,不要洗完就忘。
托盘一定要平,游泳螺丝要居中;
东西放左边,放右边。镊子夹大再夹小。
先把试纸剪下来,玻璃棒浸在液体里测试效果最好。
先把试纸弄湿,贴在棍子上,靠在上面。
葡萄酒由外部火焰加热,三分之二是极限。
硫酸在水中搅拌,慢慢注入,防止沸腾和飞溅。
首先检查气密性,通过网加热杯瓶。
排水集气后,先拆下导管,再移动灯。
9、金属活动顺序:
金属活性从强到弱依次为: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依次列举)
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
10.“十字法”写化学式的公式:
“正价左负价右,十字减数,写右勾对错”
11、过滤操作公式:
与滤纸漏斗角度相同的烧杯玻璃棒;
过滤前先静置,别忘了靠三靠二。
12、实验中的定律:
(1)固体加热产生的气体全部采用高锰酸钾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如果固体和液体在不加热的情况下反应生成气体,则使用过氧化氢制氧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②加热试管固体前,应进行预热,试管口应稍微向下倾斜。
(3)任何产生的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可以通过排水方法收集。
任何密度高于空气的气体都可以用向上排气的方法收集。
任何密度低于空气的气体都可以通过向下排气来收集。
④进行气体实验时,首先检查设备的气密性。导管胶塞应外露1-2 ml,铁夹应夹在管口1/3处。
⑤用长颈漏斗做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喷嘴应插在液面下。
⑥点燃可燃气体前,务必检查其纯度。
⑦使用有毒气体进行实验时,尾气必须进行最后处理。
⑧用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必须做到“一遍、两点、三灭、四停”
13、反作用定律:
置换反应:
(1)简单金属+酸→盐+氢
(2)简单金属+盐(溶液)→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3)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
复分解反应:
①碱性氧化物+酸→盐++H2O ②碱+酸→盐+H2O
③酸+盐→新盐+新酸④盐1+盐2→新盐1+新盐2
⑤盐+碱→新盐+新碱
14.金属+酸→盐+H2 ↑:
(1)等质量金属与足量酸反应,析氢顺序为Al > Mg > Fe > Zn。
②等质量的不同酸与足够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量越小,释放的氢气越多。
③同样质量的同一种酸与足够多的不同金属反应,释放出同样多的氢。
④金属+酸→盐+H2 ↑反应后,溶液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
①当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新金属时,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②当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新金属时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轻,金属变重。
15.催化剂:一变二变(改变一种物质的反应速率,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变的物质为催化剂)
而还原剂:氧还原和氧丢失(取氧的物质是还原剂,丢失氧的物质是氧化剂)。
16.洗气瓶除杂连接:长进短出。
洗气瓶排水集气连接:短进长出
洗气瓶排气集气的连接:小的话,长进长出;大的话就长进长出。的阅读方法有几种,精读、泛读、速读、精读。对于初中学生,主要介绍精读。所谓精读,就是从不同侧面仔细阅读、理解和运用不同的内容。
.化学概念精读
初中的化学概念特别集中,几乎贯穿了所有的教学内容。这些概念的形成和掌握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双基”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它是概念上的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具有逻辑性、概念性和抽象性的特点。
在阅读化学概念时,主要围绕关键词,引导学生分析词义,最终达到“读进词的缝隙”的境界。新津县“催化剂”的概念:“在化学反应中,它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它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中。
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通过三个对照实验:
(1)二氧化锰没有析氧。
(2)氯酸钾氯化钾+氧气(较慢)
(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较快)
随后,引导学生对“变化”和“两个不变”进行分析,从而顺利理解这一概念,掌握催化剂为什么要写在词语表达的短线上。
在教概念的时候,也要经常做比较阅读,新津县比较原子和分子、元素和元素的符号、纯物质和混合物等。像这样有规律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对单词的理解,敏锐地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更好地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在阅读化学术语
的化学术语有: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各种粒子符号等。化学术语的引入是研究化学问题的需要,是深入教学的必然结果。化学术语是最简洁的化学语言,必须牢固准确地掌握。
学生在初次接触化学符号时,往往直接根据字母的读音来读,如CaCO3读作“Ca,C,O,3”而不是“碳酸钙”,这对提高学生的化学素质,正确理解化学符号的含义,正确使用化学符号是不利的。在教学中,应严格按照学科要求阅读化学术语。特别是在教学之初,要严格按照学科要求进行化学术语的读写训练,如严格区分化学反应词、化学方程式中“+”与离子符号中“+”的含义及阅读方法、数学中“+”的含义,如“2h、H2、2h2”...为了方便学生阅读和记忆,还可以放
.精读后复述
读完教材后,让学生复述主要内容,一般是听完讲座后安排的。阅读后复述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目的。它只能通过学生的生动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来完成,既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不同程度地训练了学生的抽象、概括、归纳和联想能力。读后感复述可以用在各种形式的课堂上,新津县新课、背诵、练习等。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活动,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挖掘出不同的复述。这样可以防止学生过分依赖老师,忽视自学,把“听课”作为唯一的信息来源。
.精读练习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大多是通过解题来体现的。所以,审题能力尤为重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尤其是举例讲解时,教师要选择典型的题目让学生认真阅读,标出关键词,引导学生敏锐地感知问题中的“信号”,找出问题中“隐藏”的条件,丢弃“多余”的条件,抓住问题的本质,以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例如,在H2的作用下,的镁被还原。当大部分固体变红时,停止加热,然后在冷却和干燥后称重残留的固体ng。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消耗的是H2WG。有多少克措参与了反应?
的方法是:
(1)学生通读了所有的问题。
(2)关键词“最”、“残固”、“实际消耗”。
(3)分析了这个过程的具体操作,得出的结论是:WGH2并没有全部用于与CuO反应,所以W是冗余数据。
(4)分析m和n的大小:m > n,所以(m-n)是氧化铜中参与反应的氧元素的质量。
(5) n是CuO和Cu的质量之和。
在分析的这一点上,这个问题的解决找到了突破口,并且很容易解决问题。
.适当引导学生泛读。
对于的一些教学星海教育节目,需要常识和常识介绍,而且内容本身通俗易懂,可以通过给出阅读提纲来阅读。如“煤和石油”,可给出如下轮廓:
形成:,,,,使用:
主要元素:
_ _ _ _ _ _ _事物(混合的、纯的)
主要元素: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精读主要是介绍。所谓精读,就是从不同侧面仔细阅读、理解和运用不同的内容。
.化学概念精读
初中的化学概念特别集中,几乎贯穿了所有的教学内容。这些概念的形成和掌握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双基”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它是概念上的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具有逻辑性、概念性和抽象性的特点。
在阅读化学概念时,主要围绕关键词,引导学生分析词义,最终达到“读进词的缝隙”的境界。新津县“催化剂”的概念:“在化学反应中,它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它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中。
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通过三个对照实验:
(1)二氧化锰没有析氧。
(2)氯酸钾氯化钾+氧气(较慢)
(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较快)
随后,引导学生对“变化”和“两个不变”进行分析,从而顺利理解这一概念,掌握催化剂为什么要写在词语表达的短线上。
在教概念的时候,也要经常做比较阅读,新津县比较原子和分子、元素和元素的符号、纯物质和混合物等。像这样有规律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对单词的理解,敏锐地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更好地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在阅读化学术语
的化学术语有: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各种粒子符号等。化学术语的引入是研究化学问题的需要,是深入教学的必然结果。化学术语是最简洁的化学语言,必须牢固准确地掌握。
学生在初次接触化学符号时,往往直接根据字母的读音来读,如CaCO3读作“Ca,C,O,3”而不是“碳酸钙”,这对提高学生的化学素质,正确理解化学符号的含义,正确使用化学符号是不利的。在教学中,应严格按照学科要求阅读化学术语。特别是在教学之初,要严格按照学科要求进行化学术语的读写训练,如严格区分化学反应词、化学方程式中“+”与离子符号中“+”的含义及阅读方法、数学中“+”的含义,如“2h、H2、2h2”...为了方便学生阅读和记忆,还可以放
.精读后复述
读完教材后,让学生复述主要内容,一般是听完讲座后安排的。阅读后复述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目的。它只能通过学生的生动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来完成,既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不同程度地训练了学生的抽象、概括、归纳和联想能力。读后感复述可以用在各种形式的课堂上,新津县新课、背诵、练习等。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活动,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挖掘出不同的复述。这样可以防止学生过分依赖老师,忽视自学,把“听课”作为唯一的信息来源。
.精读练习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大多是通过解题来体现的。所以,审题能力尤为重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尤其是举例讲解时,教师要选择典型的题目让学生认真阅读,标出关键词,引导学生敏锐地感知问题中的“信号”,找出问题中“隐藏”的条件,丢弃“多余”的条件,抓住问题的本质,以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例如,在H2的作用下,的镁被还原。当大部分固体变红时,停止加热,然后在冷却和干燥后称重残留的固体ng。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消耗的是H2WG。有多少克措参与了反应?
的方法是:
(1)学生通读了所有的问题。
(2)关键词“最”、“残固”、“实际消耗”。
(3)分析了这个过程的具体操作,得出的结论是:WGH2并没有全部用于与CuO反应,所以W是冗余数据。
(4)分析m和n的大小:m > n,所以(m-n)是氧化铜中参与反应的氧元素的质量。
(5) n是CuO和Cu的质量之和。
在分析的这一点上,这个问题的解决找到了突破口,并且很容易解决问题。
.适当引导学生泛读。
对于的一些教学学而思节目,需要常识和常识介绍,而且内容本身通俗易懂,可以通过给出阅读提纲来阅读。如“煤和石油”,可给出如下轮廓:
形成:,,,,使用:
主要元素:
_ _ _ _ _ _ _事物(混合的、纯的)
主要元素:
_ _ _ _ _ _ _事物(混合的、纯的)
【解析】b作者不认同《杜鹃啼花变血》传说的事实依据、文化内涵和文学意蕴,与原文不符;c杜鹃,一种鸟,在动物学上不值得恭维,但在文学上却发生了变化。作者旨在突出文学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
白果林精华学校教育初中补课培训学校地址在哪
缺乏指导和训练,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系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对什么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缺乏清晰的认识,不能在学习中自觉应用。即使有的同学掌握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也大多是走了很多弯路才形成的,而且是零散的。